第三章 美丽校园青春 2
2
因为林慧文同学及张之桂田明两位老师的事儿,冯美君见了我脸色总有点恨恨的,有一股无名之火,令我觉得很冤枉。其实她自己也知道是林慧文的不对,只是她心里对男人的印象便从此一落千丈。我是一个男人,自然也在她的冷落和痛恨之列。这让我的老师和许多男女同学都感觉到了。她的资料题目照做,照样拿给我看,只是不想跟我多说话。
这样有好几天,我终于悟到了她给我看《上耶》的原因。虽然我们之间尚未到谈情说爱的地步,但她的意思是她是以真情真心对我,也要我真情真心对她,她不希望也不愿意我变成像张之桂田明那样的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坏男人。说到底,我们之间的交往,归根结底是一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交往。她希望按她的目标来开发我。
“冯美君,今天我们去春游,去赵春华他们那个地方,你觉得好吗?”
早晨,我刚到教室门口,便听见我现在的语文老师李文恺在问。李文恺老师是武汉大学毕业生,知识渊博,坦荡豪爽,他曾写过一部描写少数民族生活的长篇神话叙事诗《九龙珠》,出版社曾经准备要出版,因为文革的原因而停了下来。他曾在课堂上大段地给我们朗诵他的写得极其优美的《九龙珠》,直听得我们心旌摇摇,心驰神往。他担任我们高二班和冯美君高四班的语文教师,他也知道我和冯美君个人关系较为密切。
“好啊!”冯美君欢欣鼓舞的说,她不知道我就跟在她的后面。
“他们村那离你们村那么近,你应该很了解吧?”李文恺老师问。
冯美君脸红红的,回答李文恺说:
“他们村后面有一座好美的后龙山,村前有一口好美的池塘,还有好神秘的古老的传说。”
“好!”李文恺老师说,“今天我们两个班同去,你可要做好我们的导游啊。”
“没问题!”她很高兴的说,“虽然我总没有去过他们村里,但我一直想去。”冯美君回过头,看见了我,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李文恺老师对我说:“我担心她不去,现在没问题了。”
李老师不但知识渊博,还特别有亲和力。在春游的路上,一大群平时老死不相来往的女生都围着他,唧唧喳喳像林子里的鸟般说叫过不停,而且那些女生还你攀着我的肩我牵着你的手格外亲热。我的女班长陆平平,文娱委员朱亚文与冯美君是平时不怎么来往的,此时她们却异常融洽的相处。进入高中一年半,她们都在变,一种女性因子使她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大美人。冯美君是苹果型脸,陆平平和朱亚文是瓜子型脸。随着体态的 发育,由于知识的润泽,使她们不仅日益丰美,而且大方智睿。
这三个人都对我特别好。你别看陆平平在班里一脸威严,是个典型的“男人婆”(同学们背后这样叫她),但她跟我私交时,却是极其温柔。她政治上比我成熟,去年冬天就已经成了中共预备党员。在班里,她是个主持全面工作的好手,班主任什么也不用管,都放手交给她,她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朱亚文不仅是学校文艺汇演靓丽登场展喉高歌的女高音,而且一切文艺方面的事都归她管。班里后墙上每年获得的全校文艺汇演第一名奖状,就证明了她和她的团队的实力。她的字也写得好,端正刚毅,龙飞凤舞。她说话直率,却一语中的,令你不能不折服她的敏锐和聪颖。
“这是一个文化底蕴很足的地方啊。”。”李老师立在离村庄半里的地方,前后打量,左右端详,对他的男女弟子说。他告诉我们,村庄后面的碧绿青山,山势圆正;村前碧水,如带环绕。绿水青山,是住人的好地方。我总觉得老师很多东西话到嘴边留了几分。
我们先看村前池塘,正是风吹皱一池春水的季节,绿波荡漾,波光粼粼,几只白鹭游在水中,悠然自在。见我们人不断增多,飞翔而去。池塘的岸堤成一道对外的弯弓,踏进去,古木葱茏,百鸟啁啾,彼呼此应,嘤嘤成韵。
李文恺老师带我们在弓中央的地方停下,我们驻足观看,这里耸立着一尊两人高的石人,昂首挺胸,目视着远方。他的身上镌刻着五个字:“泰山石敢当。”李文恺老师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石敢当是一种玄文化。古代劳动人民主要用它来祈祷福祉和辟邪。我们看到,石敢当的确豪气干云,无私无畏,真不愧是勇敢者的化身。黄美娟问:
“李老师,那边凉亭上有两个李铁拐,跟这个姿势完全不一,他们有区别吗?”
我们且走且看,潭水清清,如一面半圆的明镜。水中映照着状如覆钟的渺渺后山;映照出巍巍高墙的青砖瓦舍;映照着蓝天白云。
我们一行离开水潭,向东望去,只见左手那边一山状如烈马,雄峻的奔驰。它要跑去的地方,又一座山犹如一个笔架,成三叉挺立,异常优美。往南展望,一座鲤鱼山犹如鲤鱼跃起,欲跳龙门。村前是大片农田。沃野万顷。我们向东行,观赏了高耸入云的巨松,观赏了枝干虬曲的古樟。
我们来到了村东的凉亭。那时交通还不发达,那天又逢赶集,人来人往都是行脚走路和挑着箩筐担着东西的。我们就看那南北两头墙上的精美石刻和最上面的李铁拐。同学们都围了上来。李老师问:
“你们谁来说说李铁拐的故事?”
朱亚文首先高声抢先:“李铁拐原本不是什么神仙,只是一个讨饭的。是太上老君点化他,他才做了神仙。一天,太上老君对他说,你可以去南海观音那里学道。只是那里路途遥远,要走三百六十天才能走到。而且为了让凡体变为仙体,每天只能吃一颗芝麻。走了三百五十七天,,他早已经神疲力乏,走不动了。他向路人 打听。那人告诉他还要走三天。他误听为三年,就在路上气死了。”
“这是民间版的李铁拐。”李文恺老师说,又问:“谁能再说个其他版的?”
冯美君笑笑,说:“我从我妈那听到的故事是这样的。李铁拐和许多乞丐一道讨饭。玉皇大帝要选一批人做神仙,让他们把陆地上的石山都赶到南海里去。要做神仙,先得能走。李铁拐每天一颗芝麻,起得早睡的晚,,最先到达南海,做成了神仙。后来在赶山过程中,别的神仙才把山赶过南岭,李铁拐却成功把山赶到了南海。”
李老师沉吟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