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点十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积善人家有余庆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世上有传奇,听之信之,听之蔑之,因人而异。大东盛景,道出了一座奇幻仙山——九顶铁槎山。

    九顶铁槎山,位于胶东半岛的东端,濒黄海之滨。历史上宋朝金朝同世之时,有一位著名的道长,就是全真教的东牟玉阳真人王处一道长曾在此山的八宝云光洞修炼。史传全真教不修符箓铅贡之术。历数百年,全真教声势渐杳,道家一脉,唯正一教声闻天下。至公元一九七零年,天下难见仙佛。

    槎山风景秀丽,奇人异士争相踏足留恋。这一片山,不见险峻,不见雄奇,就只一个渺渺茫茫见绝。何以见得?当那海雾漫来之时,登高远望,但见云雾中,九座赭红山头在云雾中时隐时现,飘飘渺渺,就像九舟泛海,直似仙境,所以,被称为九顶铁槎山。

    槎山南麓,有两个相连的村子,东村叫凤鸣村,西村叫凤尾村。两个村子都算不上很大,每村也就百多户的样子。凤鸣村杂姓多,凤尾村半数姓马。这里民风淳朴,姓虽杂世风却不见乱,日子就在家家户户的守望中悄然走过。

    凤鸣村有一户人家姓应,家主应沙惠将近四十岁,赤颜浓须,脸颊像被刀削一样棱角分明,肩不宽能抗三百斤玉米,腰不粗大黄牛也别想把他抵翻,上得山,下得海,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妻子魏文华在海边长大,性格坚毅,又温柔体贴,而且最是心善,家中没有一猫一狗却把丝丝爱心都奉献给了左邻右舍,人缘极佳。俩口子生有一子叫应百战。应百战十二岁那年,应氏两口子又生了个儿子,小儿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不哭不闹不喘气,任凭产婆怎么拍打都没反应。就在孩子憋的浑身发紫,眼见着活不成的时候,来了个道士,道士对应氏夫妇提了个要求:他可以救活这个孩子,但是大儿子必须跟他走。夫妻俩哪个孩子也舍不得,左右为难,可还是先救小儿子要紧,只得先答应了。

    道士让产婆把孩子给洗干净后让她倒提着,就在孩子的身上插了一百根寸长的银针,再丢入墙角的大水缸里。孩子在水缸里悠悠沉到了缸底,好半天没动静。就在应家人快要失望的时候,孩子在水里弯臂蹬腿的活动了起来。道士见孩子动了,就把孩子捞上来,拔了银针,给孩子揉压点捏了一番,又丢入水中。孩子闭着眼在水中慢慢的扒拉着很是怡然自得。应家人见孩子活了,开心的不得了,又怕孩子在水里憋着,就央求道长把孩子捞上来。道士让他们放心,等孩子快不动的时候,才捞了出来。出了水的孩子还是一声不吭像是睡熟了一样。道士把孩子放在炕上,让应氏夫妇把大儿子叫进屋,交代一下就要带走。

    大儿子弄明白了来龙去脉,觉得为了小弟应该答应道长的要求,只是求道长让他每年回来探望父母一回,以尽孝心。道长摇了摇头,道:“八年内可以,八年后,看你造化几何。”

    就要走的时候,父亲应沙惠见小儿子还是没有哭声,怕不能活,求道长救人救到底,也不枉了大儿子被人拐走一回。

    道士点头,稍一吟哦间,指间已经多了一枚羽毛,递给应沙惠,嘱咐他每日早晚用这枚羽毛给孩子刮眉,等孩子有了哭声的那一天,将羽毛收好,再等应百战回家探亲的时候交给他带回去。

    临出门前,父亲应沙惠问道长仙踪何处。道士说就在槎山之上。应沙惠惊异不定:“在槎山下生活也几十年了,从没看到过山上有道观。”道士笑了笑说:“只在此山中,林深缈无踪。”

    道士带了应百战悠然而去。应氏夫妇小心在意的抚养小儿子,并给这个全家未来唯一的希望,起了个名字叫应百点。小点点在哥哥离开一个月后,终于敞开了他嘹亮的大嗓门,他的哭声几乎穿过几排房舍,哇哇不绝。虽然这个村子并不大,可是他的大嗓门还是让村里好多人都吃了一惊。村里的小媳妇老太太都认为这个不会哭的孩子活不长久,但是听到了孩子有力的哭声后,都不禁想到:不鸣则以,一鸣惊人,必得大富贵,享大寿命。

    点点渐渐长大了,到懂事的时候,对每年回来一次的哥哥很好奇。他并不知道是自己的出世逼走了哥哥。这个既亲切,又陌生的哥哥,每年回来,都会在带他玩的时候,趁着没人,喂他一粒麻酥酥的紫色的药丸,那是应百战遵师嘱,给他吃的却心慌的安魂药。

    村里的伙伴大大小小三十几人,大多时都是两个村的孩子凑在一块玩。点点非常的顽皮,对所有的事都充满了好奇。然而,让小伙伴们更好奇的是:点点不但喜欢和大人小孩说话,还喜欢对着石头,对着草丛,对着池塘说话。有时哭,有时笑,疯疯癫癫。特别是傍晚,点点哭闹笑骂的样子让伙伴们感到恐惧和滑稽。伙伴们笑话他是彪子,疯癫,疯点子,可点点说他在和不认识的人说话呢。还有,半大不小的孩子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很少有哪个孩子是点点的对手。对于这个问题,不是点点对手的几个孩子的家长的解释是:这个孩子小时候刚一出生的时候,把脑子给憋坏了,就知道玩了,不过他的父母人很好,不要和点点计较。村里的孩子终究是纯朴的,仍然和点点在一起玩。

    这天晚上,点点在哥哥的陪伴下一直玩到了将见深夜,终于抵不住沉沉的倦意睡了过去。早上一觉醒来,哥哥已经走了。从点点记事的时候起,哥哥每次回来都是这样,点点也不去理会太多,自己穿好了衣服,直奔西村而去,因为西村有一个很神气的孩子,比点点大两岁,叫刘剑文。这个刘剑文在点点的心目中就像自己看村口的老槐树一样,得仰着头去看。点点看见过他舞剑,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那气势,点点觉得刘剑文将来肯定会像老爹讲的那位三国英雄赵子龙一样威风。昨天点点还看见他在练习棍法,呼呼的棍风中,眼花缭乱的招式让点点自己禁不住从心底升起一股蔓延到全身的力量来,努力记清楚他的招招式式,点点也回去自己找了根小棍,依样画葫芦的舞来耍去,直到哥哥突然回家来才作罢。这不,一大早的,点点是爹不管娘不顾的就往西村跑。刘剑文的大伯看见邻村的小点点又爬上了自己家门口的大杨树,就冲点点吼道:“小兔崽子,三天两头爬我们家的树,也没见你能掏出个鹊蛋来,这一大早的,到我们家门口捣什么乱啊你。”

    点点看刘剑文早上不耍棍,只是顺着墙沿着墙面斜跑,噌噌噌噌七八步一直窜到墙头,一遍一遍重复来重复去一点意思也没有,就连他大伯的吼声一概忽视,从树上几下子哧溜下来,跑回家吃饭去了。

    傍晚放了学,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