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叫我们护航北极研究那边的海洋生物?研究生物需要多少航海技术,再说了,你们都是专业性的人物,不可能没有一只完善队伍。走神了一会,把神拉回来,继续往下听。
“二年前,研究所里组织了一只赴北极科研的队伍,他们在北极历时半年多时间,收集了很多珍贵的资料,正在他们欣喜往回走的时候,船只却意外的陷入困境,被冰层围困在北极,最后一次联系,他们是用求救的信息告诉这边自己所处的位置。所里收到信息后,马上派遣搜索队伍,飞往北极,但是,搜索队伍抵达信息上的位置后,并无发现船只和船上的工作人员,四处搜寻仍是无果,只得无功返回。”
“是不是船只撞上冰山沉陷了,所以你们找不到?”我问。
“提供的信息上没有提及过碰撞情况,飞机回来后,根据机上人员的汇报,结合北极冰漂的不定因素,我们重新研究过后,又派了两架飞机过去寻找,可船只像是彻底失踪了一般。接连两次搜索失败,所里只能把这件事情汇报给国家,上面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又考虑到科研人员的安全,以及他们在北极取到数据的珍贵,决定再组织一只队伍前往北极寻人,经过再三分析,从苏联方面借用一艘破冰船,再做一次深入性的搜寻。”
“都两年了,现在就算把船寻到,人也活不成了。”大头说。
“若是往好的方面来说,他们如今或许还有生存的几率,当时科研队伍赴往北极时,考虑到其中的艰巨性,在各方面的准备还是很充裕的。”郑老师说。
听完郑老师讲述,我对事情的大概有了了解,这次出海可不同前几次,都向苏联方面借破冰船了,国家方面配置的人员,绝对都是专家级别的,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远非我们这几个毛头小孩可比。而且此行可不似找一处地方这边简单,而是在几千万公里的冰面上寻找一艘船,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郑老师选中我们,只是因为孟蕾的润笔,任何事情经过艺术处理后,肯定更引人入胜,我们几个能有多少斤两我还不知道,凭我手中的《海罗星术》去冰天雪地巡海定位,怕是不好搞。那地方属于极光地,写《海罗星术》的人肯定没去过。什么凭海定位,到了那里,浮冰集结,定会影响水流,到时如何分辨暗礁都是个问题。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