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骠骑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天生圣人? 下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今晚我们来讨论一下当今大秦帝国政举得失和影响,你看如何?”尉缭率先问道。

    “老师喜欢就好。“陈胜微微一笑。尉缭教学,颇有名家风范,喜欢和陈胜点评历代以来各代的政治得失,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教学,让陈胜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思想境界也变得更加开阔。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史书未曾记载的宫闱秘闻,诸侯隐事,很多内容更是让陈胜觉得新奇无比。这都是后世的太史公没列入《史记》的内容。别说陈胜这种少翻史书的人,就算把太史公的著作翻遍了也难以找到。

    “嗯。”尉缭表情平淡,开始问道:“天下纷争数百年,最终在今年尘埃落定,胜儿,我大秦一统六国,皇帝废分封,行郡县制,设三公九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天下风貌为之一新,对此,你对皇帝的举措有何评价?”

    尉缭脸色肃然,看不出喜怒。但是却非常认真。这个问题,可是他寻思了半天之后,才确定了下来的。这些举措,在当今世上,除了极少数人眼光卓越洞察万世的政治家,其余人也只当是皇帝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独一无二的一些举动而已。尉缭相信,如果自己的徒儿,只是有些聪明而无圣人睿智,也是不可能在此等年纪就可以看穿这大秦帝国所推行的政令的莫大好处。

    听到尉缭的提问,陈胜却连想都没想,就说道:“废分封,行郡县制,有利于朝廷掌控天下。若是帝国效仿三代,广封建国,无异于再次形成西周以来之局面,不出百年,天下必会重新出现列国兼并之战!此举对天下万民,有百利而无一害,皇帝这一举措,说是惠及百世也不夸张;而三公九卿,政务分割明朗,互有牵制,有利于皇帝掌控朝臣,也利于政令施行,虽然还不算是最好的法子,但也难得,而至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更是有利于我华夏族融合归心的一重大举措,文明统一,思想一致,则民心凝聚,民心凝聚则天下安平,这自然是一大壮举!”关于秦始皇帝的功绩,这些在史书上早有定论,陈胜只是将其中的评论稍作修改,用了“拿来主义”,把这话对着尉缭转述了一番。

    “好!”尉缭一拍大腿,大声说称赞了起来。皇帝推行此等政令,背后也有尉缭的一份谋划,自然对这些政令的真实意义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对陈胜的解说非常满意,心里已经对自己的学生“圣人”身份有了三分确定。

    听到师徒两人在论政,田鹏不禁侧耳倾听了起来。他本是世家公子,对政治有着天然敏感,听完了陈胜的话,心中也不禁叹服,心道恐怕齐国上下那些昏聩君臣们,都没有一人能及眼前这个只比自己略大一些的少年。

    尉缭想了想,忽然问奇道道:“胜儿,听你说,三公九卿之制,并不是很好的法子,难道你认为,当今世上,还有更好的举措?”当初为了划分这三公九卿的权力架构,皇帝可是集中了无数大臣良才,反复商讨,才得出一个这样的一个权力架构,难道陈胜竟然能够以一人之智,想出比举朝文武更为便利的的架构不成?不过联想到陈胜可能的身份,陈胜还没有开口,他倒是已经信了几分。

    陈胜苦笑了一下,想了想才说道:“三公九卿,互相牵制,实质是为了皇帝一家独大。但是皇帝专制,也有弊端,若是有昏聩天子,没有束缚,那就会造成民不聊生了。”

    尉缭眉头一紧。陈胜的话已经有些大逆不道了。在这个中央集权才刚刚形成的时代,陈胜后世所熟悉的权力分离制衡的思想显然还不适合这个年代。不过却说道:“真正合理的权力架构,首先的,便是要制约皇帝的无限权力,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赋以,人民可以否决不满意的君王。”

    尉缭的眉头再次一皱,似乎在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之中,若有所悟,点了点头,但旋即又摇了摇头,好一会才若有所思地说道:“孟夫子曾言‘民最贵,社稷次之,君最轻。’这跟你所说的倒是有些相同,不过,这种政治结构,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喜欢,更不会推行。或许千百年后,世道变化,或有可能。”

    陈胜无奈一笑。这个他何尝不知?当这种民本思想扩充到民主政治的时候,其中不知道花了多少年,更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才能实现。对于尉缭的判断,陈胜心中更是暗道了一声,在这一片土地里,皇帝建立的架构,足足维持了两千多年,比尉缭所说的千百年多了一倍的时间。

    一番问道,尉缭很是满意。忽然把话题一转,尉缭问道:“如今帝国一统,你认为当务之急是什么,帝国的走向将会如何?”

    陈胜想了想,说道:“自然是轻徭薄赋,归拢民心,大力肃清六国死硬势力,维护疆域稳定。”尉缭点头,这个答案也算中规中矩,不算出彩,但基本符合了目前的国策。

    但是陈胜话锋一转,说道;“但是就目前皇帝的性格来说,这种可能性不会大。当今皇帝年富力强,野心勃勃,不久之后,定然会再动兵戈。”

    尉缭心中一动,问道:“六国已经平定,兵指何处?”

    陈胜一脸凝重地说道:“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尉缭心中一惊,脸上浮现了一抹难以置信的神色。要知道,这南征北伐,可是灭六国后,皇帝与他制定的既定国策之一,只待休养一两年,大军就两线出击,南边拓土,北边将威胁到咸阳安危的匈奴等蛮戎部族驱赶消灭。朝野之中的大臣,也没有几个能够洞悉皇帝的心思,可是陈胜却是看到了。

    “不错,以皇帝的性格,他应该会这样行事。”尉缭不动声色地说道。当陈胜说出这番话之后,他对陈胜的判断已经做出了全面的确定:若非天生圣人,这小子怎么能够将这天下大势看得如此透彻。这种能力,只有传说中那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圣人们才能够看透的玄机啊!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