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
砚君就知她心里除了一本金银帐,再没第二种念头。金姨娘认定有利可图的时候,谁也拦不住她往前冲。砚君没花功夫同她白费口舌,由几个嬷嬷丫鬟陪着走到花厅,还没进门就被今日的阵仗吓一跳。
苏老姑婆是苏牧亭的守寡堂姑,经历过苏家全盛时代的女人。砚君从小就在她膝下听她唠叨:那时候,整个汲月县不知道京城流行什么,只知道苏家流行什么。苏家男人戴帽时折个边,第二天全汲月县的帽子都折起来。苏家女人的额角垂一缕细发丝下来,第二天全汲月县的女人梳头时都漏了一缕头发。苏家一桌待客宴十二个菜,汲月县所有富户的餐桌上少于这个数目就是寒碜,多于这个数目就是不懂规矩。苏家迎客送客有四仆双僮一脚夫一马夫,这就理所当然成了汲月县的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砚君小时候当故事听,长大之后只道老人家怀旧,也不怎么往心里去。今天她才知道:昔日的辉煌不仅可以成为一种美丽的回忆,还可以成为一道困守人心的魔咒。苏牧亭想念着这道魔咒回到大昱时代,而苏老姑婆不在乎天下是谁当道,她只想念着念着就回到苏家全盛的那些日子。
苏老姑婆总怪苏牧亭不用心持家,老规矩坏了不知多少,他丝毫不介意,不管不问只知道过他的清闲日子。她甚至把整个汲月县风气的衰败,都怪在苏牧亭头上。譬如亲友乡里之间日常的拜会,初一十五就该走动,现在怎么没人上门了?肯定是因为苏牧亭自己不喜欢拜会乡邻,以至于大家都认为规矩变了。苏家从来都是领袖群伦的,乡间风气衰落,苏牧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太太见了苏牧亭就要强调苏家应该怎么怎么样,以至于苏牧亭耳朵生茧,不肯频繁去拜见她。老太太一面气愤家风衰落,一面感慨自己妇道人家没法出面,否则有她苏老姑婆一条命在,必定不会让苏家和汲月县这等礼仪之乡过得像蛮荒之地似的。
真是皇天开眼,给她重整家风的机会,苏牧亭终于求到她面前,请她主持款待未来的亲家。苏老姑婆意气大振,心想今天可得要汲月县重新知道什么叫规矩。
有她坐镇,今日苏家待客的规矩果然大得不得了。前往花厅的小路上清一色的蕙兰夹道,取的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兰交永合”的意思。新盆一看便知是刚买来充数,而且只有三两盆或开放、或含苞,大多花、苞全无,既非名种又非家中常养的爱物。花厅门外东西十步,各立着两排嬷嬷,刚好二十四人。这其中又含着多深奥的典故,连砚君也不知道。
砚君在她们夹道目送下一步步往花厅走,虽然仅仅十步之遥,已经让她窘得无法形容。待到走入花厅,果然看见家里珍藏的二十四番花信折屏结结实实地出来待客,香花宝瓶、锦茵绣褥一片云霞灿烂。砚君心想,这大概就是老姑婆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个时代的景象,她苏砚君的祖父和他的三兄弟一起靠着做官发家致富时的光景。
苏家今时今日是什么境遇,世上只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苏老姑婆这样一折腾,更像是使劲打肿脸充胖子。再说苏老姑婆摆的这套阵势,不知道翻的是哪年的老皇历,和苏牧亭现在的身份一点不相称。没落人家强装门面,生怕别人不知道苏家祖上出过贪官似的,连砚君看了都觉得可怜可笑。
偏生今日的客人是砚君未来的婆婆。这样一群要命的亲戚,这样一个可笑的场面,真是要被人暗地里笑死了!砚君又窘又难过,从脸颊到脚尖都红得发烧。
金姨娘那张嘴从来就不会挑一句让人轻松的话,开口就道:“看我们小姐羞成什么样啦!夫人别见怪,我们砚君平日是很大方的,实在是今天的客人非同凡响。哎呀砚君,脸红成这样,你婆婆都看不出你皮肤多白了。”
她这番话像招揽什么生意似的,砚君的心更向下沉,头也抬不起来,心中苦涩怎么摊上这样的家人。酸楚在心尖上一翻,她的眼前就腾起薄薄的一层泪花。
客人坐的那张八仙椅“咯吱”响了一声,众人心里一起发窘:收拾来收拾去,就没人想起把椅子查一查,偏巧还是客人坐的那张扛不住。
这点小插曲在砚君看来,只是一场大火灾之中又腾起一团小火焰,倒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她依旧低垂着头,双手垂在身前紧紧交握着,极力忍着,只等苏老姑婆拿腔作调地宣布她可以先回闺房去。
却见一双手伸过来,将她的手握在手心,轻握之后温和地拍了拍。砚君小心地抬起眼睛,看见一张慈祥的脸。
连夫人的眼角有几缕细微的皱纹,为眉目添了几分和气。她的杏眼在年轻时一定勾魂夺魄,至今仍然清光闪闪。砚君一看那双眼睛,就觉得她什么都知道。她知道苏家要是不没落,不会将大小姐配给连家这种门第。她知道金姨娘和原配生的大小姐之间是怎么回事。她知道苏老姑婆那种乡间老妇人是怎么看待今日的场合,也知道砚君多么尴尬。她知道砚君是个可惜的人,被这个时代可惜了,被这个没落的家可惜了。
其实她什么也没有说,她只是用手拍了拍砚君的手背,和蔼地微笑望着砚君。
砚君立刻不再烦躁羞赧,甚至觉得,她的余生可以安稳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