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核武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4章 中日战争之总战略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官,基本就天天陪在宋彪身边,商量的事情也最多,当然是第一个知道这一总战略的人。

    这个时候。蒋方震和舒方德等人就沉默着的抽烟,每个人都看着陈其采。知道他很快就将说到重点。

    陈其采郑重地思索了片刻,这才继续说道:“所以。我军欲要和日军决出胜负,必当以‘快战猛攻’四字为第一要诀。”

    诸位默默点头。

    每个部队各有所长,日军的特点在于精细和维持,而东北军的特点就在于速度和火力,东北军一旦冲上去,三天之内消灭不了日军,后面就会日渐尴尬,强攻七天之后就务必转攻为守,甚至是开始撤退。日军一旦守不住,被东北军突破防线,快速包抄分割,下场就是全军覆灭,撤都很难撤。

    这样的不同特点正是大家的装备、训练和作战方针的不同而造成的。

    东北军对于日军的情况其实是比较了解的,吉林巡防军总队有三个直辖支队就是以日军的编制特征模拟建设的,经常用于演习和研究,在日本陆士、日本陆大和日军进修过的东北军士官也太多了,大家对日军的情报掌握的还是比较深入的。

    相比之下,日军对于东北军的了解就不够深入,它的情报工作还是很不错的,但东北军的反情报和保密工作也很厉害,因为东北军同时要防范清政府和外国两个因素,大部分的军事机密都是封闭的,而且东三省的范围太大,东北军的很多部队在山窝窝里一藏,不管是搞什么演习,还是长期集训、驻扎,甚至是秘密筹建等等,日军都完全搞不清楚。

    包括在军费、军购、军需等等问题上,东北军的机密太多,不是日军的情报部门想查就能查清楚的。

    所以,中日战争一旦真的开启,东北军的最佳方针就是猛扑出去,上手就务必要歼灭日军两至三个主力师团。

    在陈其采铺垫的差不多后,宋彪才正式开口道:“我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正是要将决战之方针定下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既然强于快战猛攻,自然要将此一特点发挥到极致,务必要求一开战即超越日军防备之极限,突破日军多点防御,达成围歼日军主力的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我提倡我军打一场人民战争,充分调动全国和东三省的力量,要实现全国上下一盘棋,人人以国家利益为上,同时在局部地区形成大规模的劳力和民夫的支持,使得补给和弹药消耗完全超过我军的常规极限,以短期时间内的五到十天,不惜一切代价直接歼灭日军两到三个师团,重创日军实力,震慑日军,逼迫其放弃海军优势和我国和谈。要形成这一点,除了依靠各军的装备、训练之外,也当充分在情报上做工作,在调动部队参与作战的过程中,务必保持隐秘,充分利用东三省东南地区和边境的山地优势,大量的保密的调动部队抵达,并且做好隐藏工作,以达到在开战瞬间,突然形成三倍于敌军的兵力和炮火优势。”

    说到此处,他又补充道:“考虑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军不适合首先挑起战争,故此,东北巡防军可适当加大活动范围,要抓住机遇重点歼灭一支朝鲜义军。并在大局面上显示出我军未做好足够准备的情况,使得日军有机会主动出击,而我军则后发先至,在战术的设计上要侧重于抓住敌军的动态,在敌军行进过程中实施突然的包夹和围歼,同时要将主战场充分避开日本海军的火力覆盖范围。”

    宋彪说了两番话,实际上已经将这场战争的整体总战略和大致的规划都确定下来。

    会议室里的每一位将领都在仔细的思考着,按照宋彪所说的原则和方针。大家都在寻思各种细节上的事情。

    片刻之后,蒋政源就先和宋彪说道:“陛下,我个人以为日军大约在月底之前就能做好备战动作,而他们也极其可能以突袭我军的方式打开战役。”

    宋彪则道:“让主力师后撤一段距离。避开和日军直接对峙,以及被日军偷袭的可能性,继续维持以各地巡防军为主的前线戒备,政府方面,我会安排人亲自前往日本和谈。尽可能拖延一段时间。我们此前还是很提防这些事的,即便首战预备规模可能很大,大致也应该能在月底之前完成,诸位不要寄希望于外交之拖延。尽可能在月底前紧急完成总备战规划的各项事务吧。”

    “是!”

    诸将顿首。

    在总方针已经确定之后,具体要商议的就只是作战计划。计划定下来,则是军事上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行动。特别是军需物资的调运计划。

    物资的调运相对要简单一些,东北军对于日军的防范一直是非常严密的,在本溪、辽阳、敦化都建有大量的物资储备站,以总作战规划计算,确保二十万陆军主力的两周强攻至少需要弹药6千万发,总量1450吨,平均每人每周150发弹药,目前仍有空余的储存量。

    这个数字看似惊人,但对于东北军这种大规模列装轻机枪至班一级的特殊军事力量而言,这样的消耗量是相对较低的,日军的持续力之所以较强,正是建立在弹药消耗量低的前提上。

    1450吨的弹药要如何运输到前线上,这本身就是各国军事参谋机构经常要考虑的第一问题。

    东三省各地军需站的库存总量加起来,东三省现存弹药总计3.5亿发。

    这个储备量也还是非常惊人的,宋彪在做这个储备计划之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时代的变化,在普法战争之中,每一支步枪平均发射了56枚子弹,而在一战中,这些子弹只够一个星期的使用,其中的一个主要变化来自于沟壕战和轻重机枪的出现。

    东北军总兵力在50万人的规模,以平均每人56发弹药一周为基础的三个月弹药总储备就是3.36亿发弹药,内战开始之前,东北军总计库存弹药是5.5亿发,调入关内3亿发,打下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后,弹药储备总量不减反增,加上四大兵工厂在过去半年的告诉生产,从弹药上来说,东北军目前绝对是无问题的。

    炮弹的储备量问题也不大,即便宋彪的计划是调集1700门火炮集中在东西两线战场猛攻对手,考虑大量的迫击炮,东北军的炮弹储备率还是充足的。

    关内的那点可怜的炮弹储备就不谈了,根本不能和东北军相提并论。

    如果将迫击炮的数量计算在内,宋彪的作战计划是在战争开始的一瞬间就在鸭绿江地区调集超过1700门的火炮、220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