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清朝之亡,对于深知东北新军目前战力水平的宋彪和舒方德而言,他们心里都明白清朝之亡从东北新军第一轮四期训练结束之后就已经注定了,绝无半点悬念。
宋彪所设立的四期训练是很特别的军事训练体系,专门针对中国、俄国这样的国家来考虑,东北新军通过第一轮的四期训练,大力扩增了3255名优秀士兵,通过半年之内的三批次士官速成班,大面积的增加了基层士官的数量,为新一轮的扩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换而言之,东北新军的扩兵是有节奏的一年半一次,随着清政府所能容忍之内的四镇加本部的六个步兵师、三个骑兵旅、三个炮兵旅都扩张完毕,后面就要继续大幅度的增加基层士官储备。
在东三省各地。东北新军通过参谋三处构建了全面的民兵体制,在各地继续采取类似于第一期的民兵训练,在各地巡防部队则采取一二期训练。
一旦宋彪决定出兵关内,东北新军就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增加两到三倍,各地巡防部队可以快速集结重组成多个预备步兵团,在各省形成有效布防,稳定东三省的局势同时防止日俄干涉新军入关。
有这样的东北新军做支撑。宋彪在面对清政府之时不管是处理任何事都有充足的底气,哪怕是在处理奉票风波之事上,他晚上还是在舒家的别院里住下来。第二天上午才漫不经心的给张之洞回电,说是等几天再做答复,先给他时间考虑一下。
事关整个东三省。甚至是整个中国的货币之事,奉票风波也确实不能急于处理。
这几天,宋彪就让东北银行、调研局、远东银行分开各提一套解决奉票问题的论案,等三套论案都提交到他的办公室里,他再结合利弊,同张康仁、舒方信、容星桥等人秘密协商了多次,这才最终给张之洞做了一个系统的答复。
既然奉票作为白银代用货币的自由流通特性已经无法阻止,那对宋彪、东三省和远东财团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益最大化,使得一件利弊参半之事变得更为有利于他们。
所以。宋彪提出的解决之策就大致分为几点,一是要先惩戒赵尔巽和杨士襄,给予外国银行和远东银行一定赔偿,以先平息奉票风波;二是正式建立银本位的全国流通货币,设立清圆为统一税收和外贸结算货币单位。户部银行负责印刷和铸印银圆,不足之处可由东北银行代为操办,各省官办银行根据所拥有的银圆保证金,统一分配银圆券和铜圆券,户部银行抽取5%为印钞税;三是奉票已是既成事实,且涉及外资银行。难以改变,应当正式允许在全国流通,大清银圆和关东银圆在含银率上统一,相互对等结算,以关东银圆和奉票为大清银圆的补充,运用于租界、通商埠口,利用外资缓解国内白银不足之现状。
宋彪所提出的三点基本是容星桥和远东财团的论案,这个论案看起来最为公平,实际上也最利于东三省,其中一个主要的平衡点在于一旦全国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清圆,而非奉票。
随着东三省的工业进一步扩大,层次提高,东三省相对于全国就是白银流入区域,全国的白银都可以通过清圆的流通性在贸易中自然流入东三省,使得东三省在经济发展中和整个中国的大市场进一步融合。
宋彪的提案倒是恰恰击中了清朝廷所渴求的要害,清政府不是不想在全国推行大清银圆,奈何地方总督实权在握,在庚子之乱后已经基本不受节制,所以才会有满清权贵借立宪组建满人内阁借机夺回实权之事。
大清银圆推行不利,关键在于地方总督不支持,地方和中央的利益也无法调停,宋彪的方案总体利于地方,但于清政府中央也不能说是一无所得,全国各省5%的印钞税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税源,正愁无钱继续扩建北洋军抵挡东北新军的满清权贵们岂能不心动?
宋彪将回电发给张之洞后,估计清政府至少要三四个月的时间争论此事,而他既希望通过,也并不在意这事能否立刻通过,这就准备去一趟山东和刚到青岛的德国DWM公司的军方代表——新任德国驻华武官洽谈军工业合作之事。
宋彪正要起身,这才从袁世凯那里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原来因为他在奉票风波之事上拖拉的有点厉害,加上东北新军近期剪辫子的士兵忽然激增,清政府以为前面的大学士之事没有处理妥当,宋彪还是要造反了,惊慌失措,近期居然有人提议封其为藩王之事。
大意是要封宋彪为安辽王,另外再由朝廷安排东三省总督,三省督抚一律受其节制。
这是一种说法,有人提议而已,可朝廷也确实是在很认真的讨论,赞同的人不少,反对的人更多,张之洞提了一个折中的意见是封为一等公,赐紫缰、皮条,加授三眼花翎,补授东阁大学士。
另一位军机大臣鹿传霖则提议索性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但不赐太监、朱轮。
袁世凯对此不发一言,他可能是比较嫉妒吧,但他却是极少数将军机处内部商量的这个事情通知给宋彪的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