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核武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二期整训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满清政府原先对东三省有一种很美妙的设想,这种设想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东方式的,或者是大清帝国式的政治艺术,即通过任命宋彪为东三省总督的方式招安宋彪和他的部队,巧妙的从俄国手中夺回对东三省的控制,再利用权力上的分化和钳制,用三省的驻防将军、奉天府尹的牵制宋彪和东北新军。

    他们将此理解为一石二鸟之策。

    可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奉天新军示威事件很响亮的给了满清政府的那些王爷们一记耳光,打碎了他们的所有幻想。

    即便没有这一次的奉天新军示威事件,宋彪和满清政府之间为了权力而爆发各种冲突,以及那些不给脸的耳光都会一次次的打响,事态继续扩大下去,只会让自以为是的满清政府更丢脸面。

    事实已经证明,在宋彪看来,手里有兵权的他根本不用将朝廷放在眼里。

    在这种奇妙的心理斗争和抗衡中,满清政府终于意识到他们的所谓妙计是多么愚蠢,一切又回到了日俄战争时期的原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控制着东三省的人是宋彪和他的军队,而不是清政府。经过这一系列的斗争,清政府也总算是很清醒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即便为自己、皇室和清政府找了各种台阶,慈禧心里实际上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在无力清剿,也不能清剿东北新军的前提下,继续和宋彪在权力上恶斗、纠葛下去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清政府将彻底丢失对东三省的控制权。甚至是领土权。

    她已经很老了,很累了,不能在临死之前办出这么愚蠢和丢脸的事情。

    总之,不管清政府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事实也是再清楚不过,此时的宋彪就是各国各方公认的东三省暨主。这种几乎等同分地自治割据的架势,让宋彪实际控制着东三省的一切权力。他已经是清灭之前的东北王。

    经过这一系列的小斗争,宋彪也同样清楚这一点,他是当仁不让的东北王。东北发展的好,他才有机会继续向前迈出一大步。

    ……

    在正式启程大连洽谈东三省金融问题之前,宋彪在总督衙门内部超出带去清帝国常规官律的设置了几个常设机构。除了秘书局之外,他还设置了新政局、调研局、外管局、防务局。

    在他的政治规划中,这五个常设机构中都拥有非常重要的权利,秘书局维持日常的总督府运转,处理文书和机要,以及特殊工作;新政局负责制定新政政策,推出新法,下设各科,监察三省各地各项新政推行情况;调研局相当于一个智库机构,统计数据。研究对策,考察国内外工业和经济发展政策;外管局的俄文和英文正式翻译则是“东三省外籍公民管理局”,负责给在东三省的外国公民、移民颁发入籍证、居留证,以及其他特许暂留证等等,包括统计在东三省的外国公民总数。执行合适的外国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的吸收政策,甚至包括针对性的邀请外国专家来东三省工作。

    防务局在五个机构中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它拥有三个作用,一是情报机构作用,在各地收集军事情报;二是管辖各地警务和民兵组织,属于一个软性的军事统管机构;三是在名义上负责新军建设。即在表面上是东三省总督通过防务局管辖东北新军,而非东北新军的司令官监管整个东三省的一切军政要务。

    防务局其实就是新设立的东北新军参谋三处,只不过是换一个牌子挂在外面。

    为自己的权力机构设计了整个机构体系后,宋彪肯定要逐步将这些机构建立起来,维持着良好的运转,可在此之前,他必须优先将金融权的问题解决好,而在去大连之前,他又必须处理好东北新军的稳步建设问题。

    因为,东北新军才是宋彪立足东三省的基础。

    此时的东北新军已经拉开了二期整训的大潮,

    按照规划,宋彪要在二期整训中从装备调整、人员配备、士兵训练、士官教育四个方面同时付诸努力,推动东北新军瞄准“快速、机动、猛攻”的大方向全面发展下去。

    二期整训结束后,东北新军将正式编设六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两个骑兵团、一个指挥团、一个运输团、一个工兵团,俄军配属部队则缩减到一个步兵团、一个骑兵旅、一个炮兵旅,原先的俄军第14军队将领、尉官则保留下来,和部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生一起在新军各团、营、连担任教导员。

    整个东北新军在此阶段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指挥机构的扁平化,部队实际上只有军、团、连三层指挥,军部、团部、连部的指挥规模都比较大。

    团的上面直接是军部,军部编制进一步完善,除了原有参谋一处、参谋二处之外,增设主管民兵和各地警务局的参谋三处,另设俄国顾问处、情报处、后勤处、军工处、教务处,情报处再下设多个特务连,未来还会根据和法国驻华武官达成的协议,增设法国顾问处。

    东北新军的整体编制特点是非常特别的,这也和东北新军的发展道路有关系,也受到士官、将领作战水平的限制,基层作战单位是连,基层指挥单位是团,每个步兵连的规模是185人左右,每个步兵团的规模则是4500人左右。

    这是二期整训的特殊阶段,按照宋彪逐步发展和完善军队编制的计划,大约在三年后,核心作战和指挥单位才会从团提升为师,每个步兵师的规模在2.2万人左右。每个步兵团则会裁剪到3500人。

    宋彪并不急于一步到位的建设好东北新军,三年后,他的东北新军将会有六个步兵师、两个炮兵旅、三个骑兵旅的规模,他在这时就将做好推翻清政府的准备工作,抢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利用皇族内阁、铁路官办等国内矛盾一鼓作气打下北京,将北洋军击溃。将所有的满族王贵都杀掉,一手捡装备,一手捞军费。继续挥师南下统一全国。

    三个骑兵旅的作用是绕道内蒙古夺取山西、西安、保定,掐死山西银号给清王朝继续输血的机会,堵死满清王贵们撤退到山西和南昌的道路。让他有机会将这些人都堵在京师,一个不留的全部杀光抢光。

    北洋军、革命军,他都要一鼓作气的全部击溃,除了西南、两广、福建、甘肃、宁夏和新疆,他都要一次性的操控在手中,特别是直隶、湖广、江浙三个大粮仓,后面再逐步的一个个对付,完全统一全国,不留任何地方给军阀。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