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谍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背景导向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

    1941年注定要发生很多事,最大的事莫过于关系到世界人民命运的二战。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进入第五个年头,敌我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打打停停,精疲力竭,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组织一次会战,国民党近400万军队逃往大西南,以陪都重庆为中心,保存实力;日寇战线拉长,顾此失彼,陷入泥沼不能自拔。初春的西线战场,德国军队大量东调,对盟国日本眉来眼去,鼓动关东军西进,想对苏联形成东西夹击之态势。苏联采取两个重大步骤:一是加强援助中国抗日,使日本陷于中国战场无力北上和西进;二是利用日本南进意向,缓和日苏关系,缔结日苏双边条约,束缚日本。

    国际方面:

    1月1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召集国务卿和陆海军部长会议,商讨日德两国空袭美国时的应战对策。

    2月22日,美、英、荷、澳四国在新加坡举行远东防卫协同作战计划会议,面对日本可能进攻新加坡,荷印(印度尼西亚)而商定了“ABCD包围圈”(A美国、B英国、C中国、D荷兰)。

    3月11日,美国国会议定“借贷或出租武器法案”,负责支援那些反侵略国家的防务,同意给中国援助。

    3月23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出访莫斯科,进行外交斡旋;4月中旬,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6月22日,希特勒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将事先拟订好的“巴巴罗萨计划”付诸实施,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门大炮、190艘战舰,分三路以闪电战方式突袭苏联,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希特勒是不同意盟国日本与苏联媾和,苏联西伯利亚方面的部队就不会西调对付德军了。

    10月,日本内阁批准了山本五十六大将的“Z作战计划”,接着开始战备和突击训练陆、海、空军。

    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美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方面:

    1月4日至14日,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共*党领导的新四军重创至深。

    3月底,宋子文出任美国大使,代表蒋介石向美国提出协助中国组建1000架飞机的空军部队,30个师的陆军部队,修整及建设滇缅公路等对外交通补给线。

    4月底,美国批准援华4500万美元,包括铁路交通器材、卡车、汽车、兵工器材等。

    9月至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

    12月至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

    (以上资料主要摘自 <<蒋介石日记 >>)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参战促成了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大革命后掌握了政权。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新政权,同年12月建立了自己的秘密警察——“全俄肃反委员会”,又称“契卡”(cheka),并发动了一场肃清反布尔什维克运动。“契卡”活动逐渐扩展到国外。

    1918年6月,苏联红军组建了东方战线,建立第一个登记部,统管国内外情报工作。随着政权的巩固和斗争的需要,“契卡”改革为“国家政治保卫局”(格伯乌)、“国家政治保安总队”(奥格伯乌)、“内务人民委员部”(因格夫德)、“人民安全委员会”(恩克格勃)、“国家保安部”(姆克勃)、“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1925年后沿用克格勃称号。

    克格勃在波兰建立“红色管弦乐队”秘密电台,并在德国、中国、日本建立了情报网络。第三国际谍报网形成。

    德国共*党员理查德。佐尔格,1895年生于苏联,是德苏混血儿,3岁随父亲定居德国。他于1930年转道香港来到中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二战”黑幕开启前夕的残酷环境下,发展了一大批共产国际特工,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和中共党员李一峰、汪敬远,分别打入日军“满铁上海情报组”和汪伪高层;日籍苏共党员武田义雄在南京成立“梅杰姆情报小组”;日籍中共党员西里龙夫潜入“满洲情报小组”,并把中共党员杨奠坤、张逸仙等吸收进去。他们源源不断将日、汪、蒋情报输送给延安,为中国抗日起到了重要作用。

    佐尔格1933年冬从中国去日本,以德国《法兰克福报》记者的身份为掩护,驻日使馆中有他单独办公室,与不少日方高层建立了关系,发展了一批国际谍报人员,成立“拉姆扎情报组”,两度担任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秘书的尾崎秀实成了他的副手。10年间,他领导的共产国际谍报组织,为“二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为苏联和中国提供了大量情报,1940年底至1941年初,他曾写出3万多字的分析报告,认定日本不会北犯苏联,而是南进东南亚。

    佐尔格和他的情报组频繁活动,终被日本情报部门所怀疑,经过一段时间侦查,国际谍团案被破获,他于1941年10月17日被日本特工逮捕。

    (以上资料主要摘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