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能积累起资历。日后突厥内乱,大举征伐的时机成熟,便有足够的威望统帅大军出征。
可若没有定计分化突厥并见成效这一步,他大约就很难积累足够的威望。纵然他是皇后的哥哥,也没那个资格挂帅出征。最多只能作为谋士运筹或是随行罢了。
论功行赏时,这二者的区别有如云泥。
足以封侯的功业当前,林夫人不信他就能忍住不说。
所以八成是有高人点播过他,令他豁然开朗了。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点播他?恐怕就是因为楼蘩有了身孕。
这时机若楼宇稳稳妥妥立下功劳,最不好受的就是太子。
林夫人所不解的是,楼蘩怀的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且不说——纵然她生下皇子来,太子也早羽翼丰满了,除非皇帝活到了令人不安分的寿数,那时才可能有变故。可说句大逆不道的,皇帝大约活不了那么久。
谁会把赌注压到楼蘩身上?
林夫人想不明白,却还是知道,不管这幕后高人打得什么主意,都必定来者不善。
便将利害关系同鹏哥儿分说清楚了,令他留心。
实则林夫人还忧心,鹏哥儿跟着楼宇出使会触犯太子的忌讳。
谁知太子十分明理,主动向皇帝推荐赵文渊,道是赵文渊“门袭轩冕,雅善辞令;精通胡语,沉毅果敢”,必能担当重任——显然已明白个中关窍,知道赵家就是铁杆的太子|党。
便放下心来。
其实赵文渊也确实能出使突厥——他还真精通三四种胡语,包括突厥语。而且他的身份清清白白,楼宇则多少有些“来历不明”的顾虑。太子拉他来代替楼宇,不可谓不聪明。
但谁叫楼宇的身份是皇后认证的,离间突厥的主意又是他出的?皇帝让楼宇出使是顺理成章,改任赵文渊便是刻意掠人之美了。且赵文渊还没回京呢!
连赵世番都觉着,太子这提议有些欺负人。
没想到皇帝竟准了——楼蘩主动上奏,说楼宇资历尚浅,骤然委以重任,只怕他担当不起。皇帝若有心抬举他,让他做副使协助赵文渊,也算不辜负他十年忍耐了。
林夫人便又松了口气——看来不管幕后高人是怎么想的,至少楼蘩并没有要动太子的心思。
皇后不想动太子,麻烦就先去了一大半。
不过再想到赵文渊对楼蘩的心思,难免又有些心烦。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