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于是使出浑身解数,非立即解出而不罢休。她懂得急中生智的技巧,焦灼的强度与解出难题的可能成正比。
她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看似跟别的孩子没有差别,可稍加留心,就发现,她是那样特别。身子挺直,仿佛蓄势待发的弓弦,铁铸一般,只有手在飞快地演算,听得见沙沙的声响。焦灼,亢奋,孤注一掷,几乎是病态的却又是快乐的灵魂啦!她不知道苦吗?不是的,她是非要与苦斗而不能解脱。她心理健康吗?可她能清醒地把握不安宁的灵魂,就是健康。在这样的时候,无忧无虑与麻木相等。她是那样讨厌别人打扰,向我述苦,渴望一个人坐。最后,她终于与另外两个同样勤奋的女生为邻。这就让我回想起来,她为什么拒绝跟你同桌。她说,最美好的时候是在大家都睡后及早上大家都没有起床的两段光阴,练题的效率惊人的高,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危机意识似乎是父亲赐予的无价之宝,深入血液,铸就个性,但有时危机制造的痛苦很辛辣。
考试时,危机激发出的跃跃欲试的斗志,遭遇理科难题时确带来破釜沉舟的气概,一举攻破敌垒,但面临语文这种学科时,常常发挥失常,因为是一种古怪的敌人——完全不知道是否打倒敌人。有的题,老师也难以确定正确答案。由于斗志勃勃,就有失冷静,又由于过分警惕,往往出现一般孩子都难出现的低级错误,比如选择题。作文审题失误给她极大苦恼,我提供的思维模式很容易避免偏题离题,在她就是不管用。古文翻译我提倡大胆猜却又要分析语境,可她常常离开语境,奇特联想。我跟她分析试卷上的错误,她不流泪(似乎从不流泪),但危机压迫得她窒息,声音颤抖,手指痉挛,脸色发白,仿佛有种巨大的天灾降临头上。她的智慧在于,自觉利用危机意识,把恐怖化为警戒,同样的错误决不犯第二次。材料作文容易写偏,她就狠狠地训练,围绕材料出人意外的结果,深刻全面分析“为什么产生这结果”,从而提炼出论点。
我要求她蓄养冷静刚强的气概,告诉她冷静与爆发时的能量成正比,一定要把冷静与激发态有机统一。她静静地听着,我的话在注入生命深处,化为改造生命的巨大力量。她从来不需要我把同样的思想表达两遍,敞开大门,如饥似渴,欣然接纳我的思想,然后化为营养,融入自我思想,悄然地又是极有成效地改造自我,把危机心态把握得恰到好处。她常找我谈心,凡是在讲台上展示过的思想,我从来不需要向她重复,但她是最有效地吸纳了我思想的营养。你老是怪我重复思想,总没好气地说知道了,可你真的知道了吗?老实讲,她才是真正把我的思想升华为自我思想,并以此塑造自我。
她说,好想追赶上班上最优异的孩子,成为第一名,为不能争到第一名而痛苦,对前面的男生怀着不光明的忌妒,为不能与他成为朋友而苦恼。我告诉她,超越竞争伙伴的策略是把对方变成朋友,最充分地学到对方的优点,可她因不能做到这一点而懊恼。
强大的忧惧要解除,除了拼命练题,还有什么办法呢?与危机搏斗,在搏斗中升华,是她生命的运动轨迹。同学可能理解她的痛苦,每天所做的题比别人多一倍,枯燥单调,所有人都睡熟后,她还在战斗;所有人都还沉浸于酣睡中,她已跟难题斗得正欢。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欢乐。危机四伏在她是一种需要,斗志就是如此激发。危机催动着她斗题,跟时光赛跑,飞快地解出一道又一道难题,真有点疯狂了。她说,做起题来刹不住车,常常毫无知觉地练到凌晨一两点钟,瞌睡也似乎给赶跑,那种感觉真好。一套又一套高考真题都给征服,那是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对于她,与难题斗,是其乐无穷,哪来应试的摧残?强悍的生命能化消极为积极,绝处逢生。谁相信,跟难题没完没了的搏斗中,她不仅不感觉痛苦,反而得到特别的满足?随便怎样荒凉的地带,懂得生命真谛者,总能经营出丰茂,收获累累果实。由于做题太快,有时同样的题再出现时,反倒做不出来。
小学时,她因为父亲打骂也对学业很忧惧,一直到初中毕业,忧惧在她是一种不幸,虽然不能自觉,却实在造成极大的痛苦,以至对父亲怀着不可名状的畏惧,从不曾得到父爱。虽然是那样害怕成绩考差,却并不能把忧惧转化为斗志。正得益于我的个性教育,她能升华忧惧为发愤图强的意志。如果遭遇危机消极逃避,就向胆小软弱转化,从而乱方寸,激发态就会稍纵即逝。她清醒地主宰个性的发展,危机成为砥砺勇敢坚强的战场,她是最苦的孩子,却也是把战斗激情演绎得炉火纯青的幸福者。我告诉她,这种状态保持到未来事业追求中,是一定要创造辉煌的。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忧惧足以开发出生命高昂的斗志,以及在狭窄技能上的潜能,证明生命只要遭遇任何一种不幸,都完全可能出现转机。你在学业史上经历的失败的耻辱,怎么就不能开发出生命潜能呢?痛苦的经验总能化为进取的伟大动力。
她是自己塑造出来的强者,也是我塑造出来的新生命。她来到我们班时,不是很平常的成绩吗?她总是流露出对我的感激,而我热切地希望你能成为她的朋友。你为什么就不能与她成为坦诚相待的朋友呢?为什么总要对我说,她喜欢吃零食,也喜欢漂亮衣服?大家都是成长中的孩子,同样的喜好在她身上是缺点,为什么在自我身上就不是呢?为什么不能正视并学习她的优点专吹毛求疵呢?你为什么总感觉到彼此隔着什么,却责怪对方不够诚恳?
我反复讲,激发态便是学习的灵感态,在两种情况下容易诞生,一是竞争,二是危机。也许竞争产生的激发态更健康更积极,危机感本是焦灼不安,自然不轻松更不愉快。忧惧是压迫甚至是摧残,哪有无忧无虑幸福呢?可正是忧惧的刺激诞生激发态。谁知道,正是激发态催生灵感,带来别人不可能达到的高效率,做出别人不可能做出的那么多难题,进而获得别人不可能体验的欢乐和幸福。正是不可遏制的危机意识培植出习惯性的激发态,成为她压倒其他孩子的心理智慧。
呼唤灵感的激发态是她决胜高考的心理战术,斗争中只要迎来激发态和灵感,难题便迎刃而解。激发态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捕捉到的,多少孩子既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也没有对前途的忧患意识,懒惰培植出顽强的枯寂,纵然给送上屠场,也安详得麻木,从容赴死,哪来激发态?即便是勤奋者,也决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捕捉到激发态,是需要情感天赋的。不论怎样勤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