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之动力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 常导磁悬浮列车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96个座位,列车悬浮系统采用电磁支撑、导向推进系统采用同步长定子直线电机,设计最高速度达到137公里/小时,预计25分钟可以横贯整个柏林市区。”

    “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小远,这东西可是一套全新的交通系统啊。就算能顺利引进技术,在国内如何生产,怎么营运,用在哪里,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归哪个部门领导?”梁海平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梁远听梁海平说完倒是暗自佩服,小叔前世能混成身家上千万的成功人士绝不是偶然。转眼间就看到了引进磁悬浮之后,在国内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归谁领导?

    后世共和国京沪高铁的磁悬浮和轮轨之争可以说是闹得天下皆知,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战,轮轨派才艰难的把磁悬浮派打翻在地。落败的磁悬浮派虽说折戟沉沙京沪高铁,但也留下了在遥远的未来或许可以翻身的后手。

    在磁悬浮派的推动之下。共和国的经济中心吴淞浦东,不仅修了全世界首条正式投入商业营运的磁悬浮线路,还留下了沪宁线磁悬浮这个大大的尾巴。

    暂时抛开是是非非的技术问题不谈,磁悬浮派落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整条磁悬浮产业链都游移在共和国铁道部的掌控之外。

    当年推动京沪高铁上磁悬浮技术的共和国总理和吴淞市市长,都有意在长三角地区构建一个以磁悬浮技术为核心的,全新的大型产业集群,以此来提高共和国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不如意十有八九,大权在握的共和国总理也不例外,被动了奶酪的铁道部自然拼死反击。

    时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方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隧道中心主任、北方交通大学土建学院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铁道部隧道工程局副总工程师、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姚梦恕教授,曾代表共和国的轮轨派说出过两派之间最为核心的分歧。

    虽然通过谈判,共和国得到了磁悬浮列车的轨道修建技术,但磁悬浮列车车体等核心技术仍在德国,引进产品是引进不来技术的。

    共和国的轮轨铁路技术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专门从事机车设计、科研创新的产业大军,拥有数十年设计、制造、运营、维修配套的四十多万人的产业链。

    最后姚院士重点强调:磁悬浮技术掌握在少数专家、教授手中,是不具备应用条件的。

    抛开蒙在事情表面上的技术面纱,究其根本这是一场未来共和国铁路的领导权之争,磁悬浮若是胜利成为主导共和国未来高速交通干线的主要技术,意味着铁道部内部的权力结构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最起码无数靠着轮轨技术吃饭的技术人员在未来绝对是前途暗淡,无数在轮轨事业上努力一生的人们,转眼间就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

    梁海平这一问,绝对是问到了事情最为本质的核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