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村里种地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2章 村小学(中秋节快乐)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s:不好意思,上一章本来是211章,结果打成了201章,标题搞错了,只能国庆过后找责编帮忙改过来。]

    “那好,酸萝卜的事情也是之后在考虑。”一口吃不成胖子,方文也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来。

    随后就是问了问鸭子其余部位的研究,李大厨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个水磨的功夫,急不来,不过杀好的鸭子可以放在冰柜里慢慢研究,鱼庄的生意只能说一般,只有在干部们发工资的期间才是高峰期,平时也就接待点散客,有时候客人只是来钓鱼却不吃饭,所有李大厨有充足的时间来搞研究。

    方文也知道这个事情急不来,不过也好,剩下的鸭子是活的,最早的一批也还没到极限重量,到也不太急。

    村民们一般实在夏季打完谷子后养鸭子,养到过年前就全杀了,用冰柜放起来,或是制成腊鸭子存储。而村民们一般是不养鹅的,根本养不活,可能是水土不服吧,养十只能活下两三只就很不错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全死光。就是让兽医来也没用,毕竟没有高科技的设备,找不出原因来。

    一般情况下,兽医只能辨别出家畜大概生了病,然后根据经验下药,成功率也不算太高,不过最后可以揭破病死的家畜,一般也能找到原因,不过原因都很蛋疼,如吃了死耗子啊,什么不该死的东西啊,次数多了,也就有了经验,但是对这种普遍性死亡的情况却是完全没有办法。

    饭后,虽然这两个鸭子菜很不错,但方文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因为晚上是清蒸和清炖,都不算是特色。没达到他的预期。不过这也急不来。

    当天下午谢老板的电话到了,通知他酒钱会转帐过来,方文顿时大喜,现在正缺资金呢。

    挂了电话一算。他居然又有了一百万,其中六十万是蜂蜜酒的钱。另外四十万是点灯酒的钱,这个酒他是投入了成本的,花了好几万。主要是当初收酒米时候的花费。不过这钱却是要和黄文兵一起分,不过现在黄文兵也不急着修房子,到也不急,暂时可以挪用了。

    而他自己修房子的钱,自然是从何春桃那边走,不用给现钱。手上有了钱这事情就好操作了啊。

    随后方文就到了公社去发了条广播,没办法。只有广播通知才给力,因为接着就会八卦队伍把消息散播出去,其广播的内容大意就是:“现招收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幼教专业,学历中专就可,待遇从优。另外会在国庆过后,在村里的公社兴办幼儿园,同时招收适龄儿童,学费从优。”

    发布完消息,方文就火速闪人了,如果不闪,怕是马上就会引来询问,最后搞下来,啥结果也没研究出,到是侃大山的时候把时间浪费了。

    随后他想了想就去了上面的村小学,从公社往上面走,村小学在发展村的地域,也是杨支书的地盘,不过他只是去看看,到不用专门去通知杨支书一起去。

    这山沟里户籍人口超三万,儿童当然也很多,但是这个小学却只有一个,其房子的年龄已经快三十个年头了,只有三层楼,方文当年也是在那里读的小学,而之前在村里居然还有一个初中,只是后来条件太差,最后被镇上的初中给兼并了,现在的老学校也早就废弃,那房子更老,地盘也烂,实在没利用价值。

    之所以被兼并,主要还是师资力量不行,每年没几个人能考上高中,这种情况之下,村民们宁愿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镇上也不愿意就近读村初中,自然也就办不下去了。

    正想着就到了学校的位置,离公社很近,从公社走路上去只要二十分钟就到了,也因为如此,老师们才会安排在公社住宿,恩,小学的老师们是没有单独修建住房的,福利相当差劲。

    从村小学在往上走,就是老供销社,现在也废弃了,不过占地很大,到是有些利用价值,这个随后在考虑。

    这边学校背靠李老师所在的阴阳山上,修在一个山弯里面,从公路走进去还要五分钟的时间才能到,其名字也有些扯蛋,叫:“白树弯小学。”

    到了公路边,这车就没办法开进去,只好停在路边,事先也没准备礼物,苦笑了一下,算是尴尬的往学校走吧,一边走着,方文也渐渐回忆起当初读书那会的事情,清晨带着两毛钱,天不见亮的时候就出发了,喜欢和伙伴们走在公路中央,因为那个地方没有石籽,这样就不们硬着脚底,喜欢光着脚走路,因为这样会显得很厉害,喜欢把饭钱省下一毛来,因为这样就可以买一个冰糕,美美的吃个爽快,或是花五分钱毛根泡筒,然后红着脸递给喜欢的小丫头,喜欢……

    太多的回忆了,颇有点往事不堪回首的思绪,不过儿时那些幼稚的记忆又显得很珍贵,所以人活着就是美好的,因为会有美好的记忆,每天又会产生新的记忆……

    还记得那时候会看不起那些带饭来吃的同学们,现在想想,却是太不应该了,因为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被同学看不起,这样就影响了学习成绩或是提前退学。

    以前那会,就算是读小学,每年也会也不少人退学,或是忽然间就不来读书了。

    想想那时候条件真的太艰苦了,所谓带饭,还没有饭盒,饭盒以往在村里可是奢侈品,一般就是用一个小盅装点饭菜,然后用布给包裹起来,但这样能保持个屁的温度,冬天的时候五六岁的孩子就端着小盅吃着冷饭,这中午也就过去了。

    而在食堂吃饭的也好不到那里去,因为当初那会食堂居然没有荤菜,只供应素菜,低年纪的一顿饭一毛钱就能搞定,高年纪的二毛钱也就足够了。那时候的物价,一分钱可以买一根针!凑够两分钱就可以买零食吃了。一个皮蛋。只要三毛五分钱,村民自己种的橘子只卖两分五厘一斤,大红苹果也只要三毛一斤,镇上一碗面条只要六毛钱。十五块钱买个床上四件套可以用很多年,走亲戚花两块钱买包花生糖就已经很有面子了……

    而当时的红塔山却要十块钱一包。所以红塔山在村里才会一直被认为是高档品烟,也拥有广阔的粉丝。

    摇了摇头,当初的物价真的不能跟现在比。因为也没有可比性。转眼就到了学校门口,里面显得有些安静,又很热闹,因为孩童们的读书声传来了,而调子依然是用的传统的唱歌式的朗读方式,和古代念三字经差不多吧。只是不用摇晃脑袋而已。

    学校门口有一个小摊子,是用石板构造的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