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个人的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枕中乾坤(3)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左宗棠所长,一眼分辨忠奸自然难上加难,但汏去一成两成明显无能之徒却也不是难事。

    新的政令不断颁布,大致上有以下几个重点:重新任命高级官员,更为倚重士人;鼓励开垦荒地,给予税赋优惠。同时责令有司推广新的耕作技术与工具;给予过往商队绝对的安全保证;招募兵士,无论出身籍贯,非重罪者可抵罪。士兵服役满五年者可自愿退伍,朝廷发放耕地;提高军人粮饷,同时禁止任何抢掠,提高处罚力度。

    在这样的小国家,政令推行还是比较容易的,即便有不少大臣不满,但摄于皇帝的淫威,还未见公然反对者。左宗棠深知军队是乱世立足的根本,接连亲自视察军队,犒赏三军,同时严抓军纪,下重手处置了几个兵痞抢掠商队的事件,起到了震慑作用。

    另一方面,左宗棠也对后宫进行了一次清理。首先是宫女妃嫔,那些年纪大的、不愿意留在宫里的一律放出了宫去,至于那些干预政务女官更是一律令其还家,以免如史书所载一般与宦官勾连,祸害后宫。

    宦官的处置很是麻烦。照着左宗棠的本意,只需留下必要的数量,其余便一概裁汰,然而实际情况甚为复杂,显然不能如此简单处置。左宗棠一时难以决断,便让清云说说自己的看法。

    清云分析了一下现状。

    “首先,宦官人数实在太多了,差不多每百人便有一宦官,这也算是奇景了吧,所以必须妥善安置,才不至于生出祸端。其次,宦官势力很大,若是动静太大,局势难免不稳。最后,眼下的宦官与我们大清国那会儿可大大不同,并不都是在宫中的,朝中好多官员,甚至还有领兵的将军,也都是宦官。”

    “嗯,你不顽皮时脑子还算清楚。这些我早就知道了,说点有用的吧。”

    “着什么急呀!”清云喝了口茶才接着说道,“我知道干爹一向不待见太监……”

    “宦官。”左宗棠纠正道。

    “我已经知道了,这不是习惯了嘛。你看你看,思路又被你打断了。”

    对此情景,左宗棠见得多了,也不理会他。

    清云又胡扯了一通这才转回来:“我觉得吧,其实宦官也没什么不好,刘氏父子的想法也不是全无道理的。”

    左宗棠没说话,只提起茶碗盖子重重敲了两下。

    清云挠了挠头,接着说道:“我想到个好主意,我们可以挑选一些身体强壮的宦官组成一支军队,岂不是一举两得?”

    “胡扯。”左宗棠有些生气了,“太监也能打仗吗?”

    “是宦官,太监那是……”清云看到左宗棠的脸色,这才停下,喝了口茶接着说,“其实不尽然,不少家畜阉割之后不仅不会虚弱,反而更具忍耐力。”

    左宗棠一想确实如此,诸如骡马之类便是,于是问道:“你的意思是人也一样?”

    “是啊。干爹难道没注意到,这里的宦官好多都是身强体壮的,那吴怀恩不仅会带兵,他本人也是武艺出众的,为人也颇为正直。”

    这么一说,左宗棠便注意到确实很多宦官与常人并无不同,倒觉得有趣起来,问道:“你可知道是何缘由?”

    “因为净身的时间不同,手法不同。若是从小净身,长大了便是不男不女,若是成年后才净身,则一部份人能维持,甚至有些还能行房事呢。”

    “胡说,你这小子哪里懂得这些?”

    “我是说真的。我这都是从宦官口中听来的,我也觉得奇怪,还特地找太医们求证过的。”

    “好吧,你接着说。”

    “咱们大清那会儿的太监大概都是小时候净的身,而且还是去得干干净净的,所以个个都娘娘腔。可这里的宦官大部份是成年后净身的,只是去了肾囊,所以很多人还很有男子气概的,依我看挑上两千人组成一支队伍应该不成问题。”

    “若真如此,确实能解决了一半问题。”

    “剩下的那些,我觉得让他们该干嘛干嘛就成了。”

    “宫里哪用得着那许多宦官,岂不是糜费粮饷?”

    “干嘛都在宫里呀?这些人并非全是废物,特别是那些个中了进士的,虽说凈了身,可该当官还让他们当呗。反正您就让他们各安其位,只要以后尽量少让宦官担任要职即可。”

    左宗棠对清云这番应对非常满意,夸道:“好啊,你要是能多放些心思在正事上还是很不错的嘛。”

    “可我怎么听不出这是在夸我?”清云说着用力眨了眨眼。

    左宗棠果然依清云之计,招募年轻力壮的宦官组成了一只队伍。宦官之中有很多无赖,本就谋不到什么差事,现在皇帝许以优厚条件令他们加入军队,再者若不加入则将面临被遣送回乡的厄运,自然应者甚众,很快便超过了三千人。左宗棠亲自挑选了三十名中级军官负责训练他们,并预备将他们交给清云,成为护卫自己父子二人的亲军。

    左宗棠对龚澄枢、陈延寿、李托等见于史册的奸佞之辈加以贬斥,又在下过蚕室的进士中,挑选了一些确有才华的安排在自己和清云身边,其中尤为突出的被任为“内知制诰”,这是左宗棠为专门为他们设置的官职。

    左宗棠并不知道,其实这“内知制诰”的设置纯属多余,因为皇帝身边的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担任知制诰原本就是内制,而外官临时充任知制诰者,便是外制。众大臣不敢进言说明,如此一来,弄得那些原本并非宦官的“内制”们颇有些尴尬,个个都自称是“外制”,于是这“内制”、“外制”在南汉国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至此,后宫的清理算是告一段落,左宗棠自觉解决了身边的大危机,举手投足也渐渐轻松了。

    ~~~~~如果100次点击,10个认真看了,1个理解了,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