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掌的确是超级美味的食物,以至于姐姐生日后的几天,一群家里人都在问我,什么时候能打到新的大狗熊,好让他们再尝尝这种美妙的食物。
我的回答很简单,狗熊并不是鸡鸭鹅,不可能是几百几千的出现,事实上几十只一起出现的时候都很少,所以还是暂时放弃这个想法,等到机缘到了的时候再说。
饮食问题自然不是大的问题,寒冷无比的冬季里,我们在留荫海港的基础建设,是一点儿都没有停下。
甚至还包括了对留荫海港港口的修复。
我们从不远处的山上,搬运来数以万计的石头,将它们堆砌在港口周围,修成了三条长五十米、宽十米的大的码头长廊,虽然形状有些不大规整,但也是这个时期,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本来我们还想着,在靠近居住区的外面,用石头堆砌成一座高大的城墙的,可劳伦老爹思索了一阵子后,告诉我们不用这么做。
他说城池只是弱者要保护自己的屏障,我们三国村一定要勇于进取,不能畏缩在一个城池里面,遇到敌人就狠狠打打击回去,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好。
旁人怎么想我不知道,反正稚内一系的军士们听到劳伦老爹这么说,都高兴得不得了,拍着胸口向大家保证,只要有他们在,就没有人能攻占三国村。
我们信他们的话,才是傻瓜。
倒不是说稚内系的家伙们会临阵脱逃,这也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凭着他们那一根筋的脑子,是绝对会死战到底的。
但如果是没有任何谋略和准备的守护自己的子民,那肯定是很惨的效果。
所以劳伦老爹虽然说了不用城墙,但随时随地是有三郎大叔率领的秘密谍报人员。配合着山崎贤云的骑兵军团,在方圆百里之内撒下了天罗地网,时刻监视着可能出现的危险。
其他的人需要思索的问题不算多。大多数时候只是训练和干活儿两种事情做。
大量的训练、大量的劳作,让无论是三国军、农夫们,还是三国少年军们,在接近三个月的苦寒天气之中,狠狠的锻炼了一下身体,在身体素质上,至少增加了两三成。
三国少年军的身高。同样的增高了不少。
消耗体力得越多,自然代表着吃东西得越多。
小萱妈妈和姐姐算了一笔账,十一月、十二月和一月这三个月,每天三国村消耗的食物是三十万斤,总共是两千七百万斤左右。几乎都是鱼肉,还不包括其它的菜油、柴火等等的消耗,更不包括霸爷他们带去的无数食物和物资。
总而言之,要不是我们储存够了鱼肉,单是这个冬天,我们就已经可以宣布散伙走人了。
能吃饱肚子,整个冬天都不饿死一个人,在所有人的心中,已经算得上很了不起的成就。足以增强他们对三国村的向心力。
至于说每天吃鱼肉,那也能吃饱嘛,你要是有能耐,多出点力气,也能去换几个禽蛋、竹笋、大白菜、小麦粉、甚至饭团子券,总是会有改善。
冬天的万物都处于冬眠期。连人都不愿意怎么出门活动,更别说动物和植物了。
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比如说我们放在野猪林里面的那三种动物,不但没有受到苦寒的影响,反而是在这几个月里面,或多或少的发展了自己的种群。
骏马是三者之中繁殖得最少的,两千六百多匹骏马中,母马的数目大约是一千来匹,三个月的时间,只有三百来匹怀上了,能看出来,其余的基本上没什么动静。
据说骏马的怀崽子的周期比人类还长,差不多要十一个月才能产下马驹,这样算下来,起码也得明年九十月左右,才能有第一批骏马出来。
换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暂时还不能指望自己的骏马产驹,还是要考虑在外面购买。
然后再来说说野猪和家猪们,因为住的地方暖和,吃得又很好,又有经验丰富的农夫们引导,它们在冬天也大肆的产仔,二十头的母猪们一共产下了一百五十头小猪,加起以前的数目,现在大小猪的数量,直接突破了三百头。
五个月的时间种群就差不多翻了一倍,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而且猪的繁殖力是非常强悍的,听农夫们说,只要它们长大到一岁左右,就可以每年产两胎,每胎从五头到十头小猪不等……如此算下来,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家猪再翻一倍的数目,都绝对不在话下。
可是,我也不能由此就放松了,相反的,开春之后,还是要尽量的捕捉野猪,增加它们的种族群,这样才会更加有活力。
骏马和猪之外,鸡鸭鹅的表现,那就真的是再次给了我们巨大的惊喜。
现在只是二月初,鸡鸭鹅的数量不但没有因为寒冬腊月而大量冻死冻伤,反而是总体上又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总数目已经超过了七万只,每天产蛋固定在两万三千颗以上!
要不怎么说我为三国村做出了天大的贡献呢?
我弄的那些蛆虫,鸡鸭鹅、猪、马吃了,都是身体强壮得紧,再加上有屋舍和野兔林的取暖,数目不大幅度增加才怪!
为此,晴子妈妈特意叮嘱了全美妍,今年一到了春末夏初,就可以开始大量的繁殖蛆虫了,这次配给蛆虫养殖的人手,直接会突破五百人。
只要等到给家禽的饲料够用,那么我们就不用每天吃那么多的禽蛋,而是可以多孵化一些出来,好让整个三国村的家禽养殖形成规模,至少也该有二三十万只鸡鸭鹅,才能满足我们平日的吃禽蛋、吃禽肉的需求呐。
挖岩盐矿的重要任务,已经持续了两个来月,挖矿的深度已经下探到三十米以下,宽度更是达到了一百二十多米,却根本远远没有触及到矿脉的尽头。
事实上,越是下面的岩盐,就显得越来越精纯,通常拿回三国村,我们经过两次的提炼炒制,也至少能得到七成的精盐。
转眼之间,每十天运回到三国村的岩盐,就稳定在了三十万斤左右,这可是一个绝对可以让人心跳加快的数量,两个月下来,我们手上提炼出来的上等精盐,足足有一百二十万斤之多,每一颗都是“白如雪、细如沙”的高档级别。
冰雪解冻之际,我们还听到了一个很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
还记得以前被我们攻破的增毛海港吗?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