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第一国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2章 控制舆论的学问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得,具体可以参考后世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演义脱胎于史书,然后又带动了后者的人气,相辅相成,远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至于持续性,刘同寿也嘱咐黄锦不必担心,这一次跟吴承恩自己搞出来的异人传可不一样,史书和演义,都是连载的。

    只要故事精彩,情节连贯,那么连载的书,人气都比整本推出的高,因为悬念始终存在,读者的期待感一直很强。

    此外,连载还有一个好处,原本普通民众对正史都不怎么感兴趣,只会人云亦云的跟着士林的指挥棒转。

    但这次就不会了,因为演义很有趣,跟后商书同时连载,进度又不尽相同,在强烈的期待感的驱使下,他们会很主动的参与后商书的相关讨论,试着从史书中,推测演义的后续情节。

    有句话说: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与此同时,政治家们又有个观点,那就是民众是愚昧无知,可以随便愚弄的。实际上,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对待陌生事物,民众就是愚昧的,因为他们不关心,自然谈不上什么智慧。

    不过,如果每个人都全情投入,认真思考,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想愚弄这样的民众,那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和后世的统计局,试图告诉国人,物价波动幅度很小一样,傻子都不会相信他们。

    “原来如此,不过,同寿啊,你别怪老哥哥多嘴,书里那个纣王的形象,你是不是有些……”黄锦意味深长的说道:“其实你可以考虑修正一下,把他写成个昏君不是更好吗?”

    “老哥的顾虑有道理,不过,在文学领域,有这么一个定律,想要竖立一个伟大的形象,必须得用其他形象衬托。衬托的参照物越强,给人的印象越深刻,竖立起来的形象就越了不起,前人所说的那个,白痴一样的纣王,会是个好衬托物吗?”

    刘同寿滔滔不绝的说道:“想引导舆论,最重要的是要给听众乐趣,让他们沉浸其中,同时,制造争议,也是很有必要的。反正纣王开疆拓土的事迹,都是有迹可查的,经得起推敲,为什么不给那段历史赋予点不一样的东西呢?”

    “神仙弟子,名不虚传呐!”黄锦再无疑问,只剩下了感叹的份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