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骑大举出动,别说吴承恩只是换了个既便宜又清静的客栈,打算写书赚点零花钱,就算是那些有组织有预谋的江洋大盗,甚至反叛组织,也不可能逃过此劫。
缇骑出动后,仅半个多时辰,吴承恩就已落网,而行动却没有停止。
几个被吓傻的蟊贼的主动投案,使得陆炳发现,京城最近确实有些不太平,藏污纳垢的情况很严重。反正有圣旨严令在手,他这个新官干脆放了把火,将找人行动扩大成了严打整治。
这下,京城的地痞流氓,捉奸犯科者都倒了大霉。平时,他们的对手只是顺天府,五城兵马司这样的角色,还算有攻有守,周旋起来游刃有余,哪曾想会突然遇上锦衣卫这种狠角色?最关键的是,如此规模的严打行动,事先居然没有任何风声!这就实在太坑爹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天府也加入了严打的行列。因为管刑狱的府丞惊喜的发现,很多陈年旧案都是一朝而破,许多悬赏已久的悍匪也是应声落网,对顺天府来说,这是大大的利好消息,怎能不来分一杯羹?
看到了政绩,兵部也坐不住了,五城兵马司很快就找上了门,这三方一合力,更加不得了,居然顺藤摸瓜的揪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邪教组织!没错,就是白莲教!
白莲教和明廷的纠葛,几乎无人不知,从开国时节起,这个组织就如跗骨之蛆一般。挥拂不去,时不时的就跳出来生些事端。嘉靖五年的时候,曾查处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案情重大,涉及到的高层人物,甚至包括了手握重兵,举足轻重的武定侯郭勋!
嘉靖皇帝对佛教的深恶痛绝。与白莲教未尝也没有关系。由此可见,破获这种案子的功劳有多大了。
听到消息后,都察院也端不住架子了。本来他们是想参刘同寿、陆炳合谋蒙蔽圣听。扰民逞凶的,等到陆炳那边捷报连传,御史言官们迅速转向。弹劾刘同寿吃力不讨好,哪有从陆炳那边分工来的爽快啊?
高层人物未必和这些案子有多大联系,但是,京城的客栈、茶寮、酒肆,乃至青楼,哪一间后面没站着一个、或几个大人物?很多干脆就是打着某些大人物的名头开的!
管理不善,监督不周,托付不效……这类不痛不痒的罪名,伤不到谁的根本,但对言官们完成年度指标。却是大有助益。当然,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得从缇骑手中拿到详细的案情,以及背后的牵扯。
高傲的御史们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态度和蔼。言辞恳切的找上了陆炳,后者也时常以读书人自居,双方自然一拍即合,相谈甚欢,很快就敲定了友好互助的各项条款。
具体细则很多,因各人而异。但主要原则是统一的,即:锦衣卫提供案情资料,御史们帮陆炳扬名,最后,不能弹劾幕后的那位刘导,至少不能大规模的弹劾。
经历了这件事,陆炳也开始相信,嘉靖的那个‘福星’的说法了,这位小仙师,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啊!只要跟他沾了边,就算一件不怎么起眼的事儿,也会变成大好事。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深谙官场门道的陆炳,当然不会忘了,这种时候第一个要感谢的是谁。抓获白莲教徒之后,他第一时间就上了奏疏,极言嘉靖皇帝的英明神武,高瞻远瞩云云。
于是,在这个不寻常晚上,嘉靖也收到了意外之喜,他哪里会想得到,一场猜谜游戏,居然会引起这样的连锁反应呢?
再一次的,龙颜大悦。
特别是当嘉靖听到民间的反馈,由最开的恐慌、咒骂,变成了欢欣鼓舞和歌功颂德时,他更是笑得眼睛都张不开了。
百姓的反应是很直接,很朴实的,缇骑到处乱跑,当然很可怕,不过,当他们发现,缇骑的目标是那些长久以来的祸害,恐惧就会转化为拥戴。然后,在有心人的引导下,便成就嘉靖圣君的美名。
欣喜过后,嘉靖不由再次感叹于某仙师的神机妙算,以及造化的神奇了。正如刘同寿穿越之初计划的那样,神迹有时候不需要刻意创造,因为他本人就是神迹的一部分。
实际上,这一系列的事件,并不都在刘同寿的预计之内,当冯保带来了皇帝的口谕,给予他高度赞誉的时候,他也是满心的莫名其妙。
严打?还捣毁了白莲教的分舵?陆炳这个半吊子读书人的书生气,哥还真是忽略了。其实,咱就是想和皇帝玩玩猜谜,然后假公济私的找个人来着……
肚里翻江倒海,面上不露声色,刘同寿的表演才能再一次发挥了作用。他那招牌式的淡淡微笑,落在其他人眼里,分明就是智珠在握的明证。
瞥一眼一旁的吴承恩,冯保拱手道:“刘大人,万岁爷还说了:你那点小心思,他老人家已经猜到了,让你好好去做,他等着看结果呢,千万不要让他失望。”
“微臣敢不尽力。”
送走冯保,刘同寿转过身,拱手道:“同寿一时性急,倒让吴先生受惊了。”
“不敢,不敢,刘大人太客气了。”吴承恩哪敢托大,连忙起身回礼,心里却暗自嘀咕,何止受惊,缇骑破门而入的那一刻,他差点没被吓死!
就是想好好写个书而已,哪想到会遭此横祸呢?
温言安抚了几句,吴承恩却只是唯唯诺诺,全不见小说背后那个挥洒自如的文学巨匠的模样,刘同寿有点急了,这样根本没法展开话题么。
想了想,他干脆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吴先生想必很好奇。我费了这么大力气找你,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吧?”
“敢请小仙师明示。”吴承恩脸上的谦卑之色依然,眼神中的好奇却暴露了他的心情。
他的惶恐不仅来自于刘同寿的权势,那本江南异人录也是个问题。这时代没有版权一说,人身版权自然也不存在,然而,对特权阶级来说。这些规则无论何时,都约束不了他们。
当日吴承恩只是被刘同寿的事迹触发了灵感,也没多想。就下笔开写了。直到缇骑破门的那一刹那,他才发觉了问题的严重性,尽管他没有贬低的意思。但人本来就是有好有坏的,刘同寿的行事也称不上是全无瑕疵。
比如他的肆无忌惮,再比如他杀倭寇的那段隐秘,要知道,那件事刘同寿虽然做得隐秘,但写小说同样不是办案,作者大可以根据想象,任意发挥……
总而言之,刘同寿若是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