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第一国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0章 煮酒论英雄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杨大学士如何?”按照时间顺序,刘同寿点出了第一个名字。

    按说知道了身世之后,他应该视杨廷和为仇人才对。不过刘同寿毕竟没有切身经历,对其人的仇恨值并不高。再说了,郝老刀是他老爹正德的死党,说的话也许会有主观因素,听听别人怎么说,也可以当做参考,兼听则明嘛!

    何况。刘同寿也没有现在就给老爹正名的打算。不用张孚敬提醒,他也知道,正德相关的事,对嘉靖来说,是忌讳中的忌讳。先前他犯了嘉靖的忌讳。只是被冷藏,要是犯了这个大忌讳。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就算真有那么一天,估计也是很远的将来了。就象张孚敬说的,站到了大明之巅,然后就可以顺着自己心意行事了。

    “杨介夫么……嘿嘿,”张孚敬嘿然冷笑,“世人皆道杨首辅乃是一代贤相,其子才气纵横,直名更令天下景仰。可是,杨介夫自正德二年内入阁起,一直高居在朝堂之巅,他为大明,为天下做了些什么?”

    “贤相,就是罔顾先帝的拳拳信顾,不论是非,事事对先帝阳奉阴违?然后把荒唐无度的污名推给先帝?但凡是先帝主张的,他都反对,但凡是反对先帝的,他都支持或者默许……”

    “宁藩反乱,迹象昭著,江西之地,人尽皆知,巡抚孙德成的告急示警文书几日一至,皆石沉大海,老夫当时不过是一介举子,却也时有耳闻,可他杨首辅在做什么?他联合朝臣,向先帝力谏,劝阻先帝率军南巡!”

    “哼!说他尸位素餐,都是在夸他,贤相,如果这种人是贤相,那张某哪怕与这两字沾个边,都觉羞耻!”

    “或许有人说,杨介夫兵事不在行,宁逆之事一时失察,也是情有可原,这话倒也不无道理。只是,既然身为首辅,吏治清明与否,国库充盈也无,民间有无怨气,总该与他有关系了吧?”

    “结果怎么样?冗员、冗兵、冗费!前朝积弊未消,他在位期间更是雪上加霜,事至如今,更是每况愈下,老夫倒是想知道,他这个首辅的眼睛都在看着哪里?只顾着拉拢党羽,排斥异己了吗?”

    “国库……前朝的国库倒是比弘治朝颇有好转,可那都是先帝张罗起来的!先帝开宁波、杭州船舶司,遣中官监察矿山、河堤、盐铁之政,乃至厘清田亩,其间虽有弊端多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库之丰,皆缘由于此,跟他杨介夫有什么关系?”

    “也不能说没关系。今上登基之后,杨介夫立刻以取缔前朝弊政为由,将先帝立下的规矩一清而空。当时倒是博取了圣心,可随即,国库就呈现了入不敷出之象,这也是贤相之所为?”

    “再说民心,前朝有流贼叛乱在先,后有宁逆反乱,似乎民怨极大。可是,刘六、刘七本是马贼流寇,从来就不服朝廷管束。等到嘉靖朝又如何?”

    “嘉靖元年,甘州军乱;十一月,青州以王堂为首的矿工反乱,波及东厂、兖州、济南;同时又有白莲教在陕、豫作乱,逾年乃平;嘉靖二年,倭使掠宁波,弗朗机番人入寇广东;嘉靖三年,大同军变,这都是杨介夫清理前朝弊政的过程中发生的……”

    张孚敬长吸了口气,然后总结道:“同寿,你还觉得杨介夫是贤相么?”

    “当然不是。”刘同寿强自压抑着激动的情绪。

    他已经心花怒放了。

    老张真是太强大了,这一番驳斥有理有据啊!可惜不能做笔记,不然将来要给老爹正名的时候,就可以拿这个原话来用了,真是可惜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