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她的空间又生长出两个聚宝盆,每日里生出的粮食是曾经的两倍还多,幼微发现现在聚宝盆生长的时间变快了许多。她想,可能是因为到了一定年龄的缘故吧。
她让人将粮食的价格压得比对面那粮肆的还低,这边的掌柜一直苦口婆心地劝她,但幼微一意孤行,她不怕亏损,反正现在手下的几十间铺子再加上胭脂坊还有花食铺,她挣的钱已经足够多了。
支撑了不到一个月,对面的粮铺就支撑不住了。鱼氏粮肆获得大胜利,但是,当然的也亏损许多,至少少赚了半年的银子。
幼微不在乎地挥挥手,就又窝回去她的小窝了。
***
“娘子,夫人让您回去呢。”贵喜看着慵懒斜卧在床上的幼微,用极大的耐心劝着。
幼微来到咸阳已经三年了,除了每逢重大节日回去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咸阳,无事就下下围棋,绣绣花什么的。
她的绣工在这三年有了很大长进,其实可能是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安定下来,一整天坐在那里都会觉得很享受。
她给李偘做了很多衣服,托贵喜帮她送回去,再快马加鞭地送到北边。
李偘一年前回来过一次,但是因为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又开始了,所以很快已经成为知名大将的他就又重新返回了战场,带着全朝人对他的希望。
幼微在他回来的时候就专程赶到了长安,但是她并没有与他见面,而是躲在暗中默默地关注着他,看他风光无限。看他的府邸几乎被长安的权贵踩破了门,看他被长安的女子围在一起,而他却不像之前那样风流多情的模样,只用一张冷脸相对。
他回来的时候,鱼宗青已经考上了科举,李偘很可能在暗中照料,所以鱼宗青被派到下邽做父母官,如今才是第二年。
下邽不是特别富。但是学风很浓,在道德已经败坏的大唐是个比较安定之所,幼微也很赞成。李偘特意挑了时间去下邽探望,但是幼微特意躲了出去,倒不是她矫情,而是将近两年的时间使他们之间有了隔阂,幼微宁愿在暗中默默看着他,也不愿去面对那样一个冷煞血腥之气的他。
李偘似乎知道她在躲他。也没有特别提出要见她,而鱼家人也都知道了他们之间关系尴尬,因此都保持沉默。
幼微拿起一枚樱桃吃着,又喝了口花茶润润,才懒懒道:“娘又要跟我说什么?”
每次郑氏叫她回去都会在她耳边唠叨着,什么威王勇猛不凡。肯定是将来的太子啊,或者你也太不知足了,这么好的人就这样怠慢,简直是吃了熊豹子胆,人家威王是不肯跟你计较,你还真蹬鼻子上脸……
对于娘的这些话,幼微向来是左耳进右耳出,但听得多了,也着实不耐烦。所以最近一年她都不愿意回去。
贵喜便陪着笑:“夫人想您了。而且小郎君也整日朝着要来咸阳找您呢!”
提到自己的弟弟,幼微脸上闪过一抹温柔的笑意,问:“木郎最近听不听话?”
木华因自己的准姐夫与哥哥刘谦和先后都当上了大将军,所以也对武艺很感兴趣。整日吵着要找武艺师傅学武,幼微想着几年以后长安就会步入彻底地乱世,学武还是有好处的,所以就说服了爹娘,专门给他请了知名的武师傅。木华本就性子皮实,这以后就更调皮捣蛋了,常让鱼宗青与郑氏头疼不已。
郑氏常说木华太像幼微,小时候乖巧得不得了,越大月不听话!
幼微听了便笑。
贵喜自然知道娘子对小郎君的爱惜程度,忙笑道:“当然听话,这两个月小郎君都坚持刻苦训练呢,还得了李师傅一个赞字呢!”
李师傅是出名的威严,轻易不肯夸人一句,木华能得到他一个“赞”字可见确实是下了功夫的,有进步。
幼微很高兴,笑容便多了起来。
贵喜忙再接再厉:“娘子,您看要不这几天就收拾收拾东西回去吧!”
幼微蹙眉沉思了一下,说起来李偘确实也快回来了,上一世他就是在两个月后回来的,这世他上战场后发生的事情基本一样,想必也会在那时回来。
而她,还有话要对他说。
是的,前世的威王陨落就是在这一年,在他上战场的第三年,在他打了两个出色的以少胜多的大仗以后,他突然以流星陨落的速度死在战场上。
幼微当初提到的三年之约,其实也是因为这一点。
她想在确认他彻底安然无恙之后再考虑二人的问题。
她正沉思着,贵喜好像突然相到了什么,忙道:“对了,娘子,同昌公主好像也找您呢!”
“同昌?”幼微皱眉,因知道她住在咸阳,所以同昌一般有事会直接过来找她,很少会让她回去。
她点点头,道:“好吧,这两日我收拾收拾东西,尽快回去。”
这个艰难地任务终于完成了,贵喜抚了抚鬓角的汗,笑道:“那小的就在这里等您一起回吧!”
他这是怕幼微又反悔了,反正她反悔的事业不是一次两次了。
幼微笑看他一眼,挥挥手:“既然你要住在这里,就把咸阳的粮铺都转转,什么事都安排好!”
贵喜自然毫无异议地同意。
幼微因帮助同昌躲过那一次厄运,使得后者对她的友谊更加深厚。
这是当初她趁机接近同昌想用她的势力来发展自己的生意时所没有想到的。
同昌当初没有听从幼微与李偘的劝告,执意嫁给了韦保衡,而一直注意着她的幼微很快就发现了她的异样,她便想到皇上赐给李偘的毒药,特意要求李偘将欧阳前辈去查看同昌的吃食,结果发现她每日早上吃的燕窝粥里有这种药。
后来皇帝将韦家人抓起来审问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韦家早就知道同昌公主出嫁会有许多嫁妆,这笔嫁妆能大大弥补韦府的亏损,但是皇族在当下的名声并不如五姓之族,所以韦府当家人想在得到同昌的嫁妆后再娶一个五姓之女。前世的韦府并没有预料到皇上对于同昌的死去反应竟然那样激烈,可以说完全没有了理智,从而在长安掀起了一番血雨腥风。
即使他们并没有说别的原因,但幼微知道韦府当家人执意要嫡子韦保衡娶五姓女的原因其实是他们认为大唐气数已尽,而娶一个五姓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