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更新很不稳定,而且白盐心情浮躁,写的不好,任务似的,在这里向亲们道歉,以后偶会很认真的写,细细的写,稳定更新。亲们,天气寒冷,注意添衣啊!
***
鱼宗青眼神微凝,面上隐有一丝不悦。
幼微嘴角浮起一丝笑容,神情坚定,声音糯软清亮:“爹,我们无权无势,就连小小的县令夫人都能任意辱我污我,我们拼尽全力,耗费所有也只不过是自保而已,对方些微损伤也无。慧娘只是一弱女子,成为商户、赚取钱财来使自己实力增强,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唯一法子,不然没有了胭脂方子,没有了张家相护,我们鱼家就是他人刀俎,任杀任刮!”她的语气很无奈,很无奈,很心酸,很苦涩,还带着隐隐的坚定。
鱼宗青的眉微微皱起,看向幼微的神情也慢慢舒缓,他知道闺女儿的顾虑,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当即便沉声道:“慧娘,上次之灾仅是你那胭脂方子太过珍贵,引得无数人觊觎,怀璧自罪,这非是我们之过,你将方子奉给了贵人,咱们家以后定不会有如此灾祸,慧娘,你多虑了!”
最后一句话毫不迟疑,显然是从心底认为幼微是杞人忧天。
幼微抬眼静静地看向他,她的父亲面色舒缓从容,望着幼微的眼神微有怜爱,还有一丝的不以为然。
她苦笑,这个宠她爱她的父亲,是真的没有心机啊!
“爹,别的不说,单我那玉炭膏一经贵人的认可。你以为我这个研制出原始方子的人会独善其身吗?”她低低地说,语气中含有一丝无力:“到时会有无数有权有势之人前来问我那方子的做法,甚至可能还会直接要求我研制出更珍贵更稀有的方子,到时女儿又该如何自处?”
玉炭膏,是她前世就隐有所思,这世又再三请教孙大郎。又综合许多方子才研制出来的。就算材质没有多达百种,香料没有多达百种,但相距不远,她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才终于制成。原想在孙府生辰宴上崭露头角,一鸣惊人,可谁知竟发生了那样的事。这才不得不改变初衷,将方子全部奉给贵人。
鱼宗青的眉皱得更紧了,看了一眼幼微。沉吟着,觉得她说得倒也有道理。
他抚着胡须,慢慢说道:“慧娘,你这未免太过杞人忧天了……”
幼微暗暗翻了个白眼,当然杞人忧天,她现在只是竭尽全力想理由让鱼宗青不再排斥她做生意,自然是哪个严重说哪个。她淡淡一笑。也不反驳,只道:“爹。我们是要回长安的啊……”
只是一句简单的呢喃,却让鱼宗青滞了滞。
是了,现在他们处于偏于一隅的下邽,慧娘有此出众的技艺就被国公府的杜娘子另眼相看,就被张夫人狠心相害,那么到了贵人济济的长安,一旦玉炭膏闻名天下,一旦幼微出众的技艺被人所知,她又是一个区区弱女子,到时会怎样谁都说不清楚!
他现在突然明白幼微在得知圣上得了那方子,却不知她名字时候的无所谓,原来她竟是在防备着这一天。
他的闺女儿,当真聪慧啊!
一抹骄傲自然而然地就由心底生出。
鱼宗青嘴角含着淡淡的笑意,不停点头。
幼微悄悄抬眼看他的神情,见厉色不见了,这才微微松一口气。
她的鱼氏胭脂,若说以前只是卖得好,受欢迎,那么在玉炭膏问世之后就已经上升了一个台阶,若是再被皇帝或者后宫妃子所赞,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千金方,她鱼幼微的名字也会慢慢传入世人的耳中,虽做胭脂究是一个匠人,但胭脂毕竟与其它不同,它本身所特有的性质,就决定了它自身的高洁与华贵,做胭脂之人也是备受赞誉,而不会受到鄙夷的。
幼微期待地看着鱼宗青,后者看了她的神情,无奈扶额:“慧娘,那玉炭膏还不一定能名满天下呢!”
幼微所有的担心都必须是在玉炭膏真成为千金方之后才会发生,若它仅仅在宫中被束之高阁,那么完全没有必要害怕。
幼微却是扬起下巴,黑亮的眸子中含着强烈的自信:“我相信假以时日,鱼氏胭脂必定名满长安!”这一刻,她神采飞扬,小脸上光芒四射,与以前完全不同,只有在这种时刻,她的美丽才会完全地显示出来。
鱼宗青含笑看着自己的女儿,但突然他就又想到谦和身上,不由叹了一口气。若是慧娘肯嫁给谦郎,那么她不管做什么生意他都是赞同的,不会反对,但现在她明明确确说了不嫁……
“慧娘,谦郎的事你不再好好考虑一下了?”鱼宗青问。
幼微愣了愣,她还以为已经与爹说清楚了呢,愣过后便坚定的摇头:“爹,我与谦和实是姐弟之情,没有其他,至于嫁取一事爹还是为我拒了吧!”
鱼宗青想必也知道她会说这样的话,却是叹了一叹,没有说话。
沉默半晌,他道:“你先出去吧,让我再好好想想!”
幼微知道爹一时是不会想通的,需要一点时间去好好消化,便点了点头,施了一礼转身出去。
三日后,张古暨终于同意在下邽开设粥棚了,又对下邽其他商户或者权势之人施压,与孙刘两家一起赈灾。别看下邽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但当所有的世族富户联合起来时,那财势还是可堪一瞧的,于是,下邽的粥棚开了两月有余。
自然,县令府是没有出半点财粮的。
忽忽两月过去,这段时间幼微除了去城西粥棚看看,再与刘忠说些生意上的事外,便都是在家休息。
张家得了孙刘两家送的礼之后,态度好转多了。对粥棚之事不仅派了人来维持治安,还带人捐钱捐粮,以让粥棚持续的时间更久一些。
幼微也是后来得知,当时张家因为钗子之事被长安一位王爷斥责,使了好大的劲儿,花费钱财无数。才勉强将事情给盖过了。那位王爷也答应不再追究。他们请求开设粥棚时正逢此时。无奈之下只得送上大笔的钱财。
即使如此,除却送给县令的钱财,除了开设粥棚所花费的数目,孙刘两家仍大赚了一笔。他们当初收购的粮食数量巨大。长安基本上有三分之一都是他们几家所属,下邽也占得很多,其他城镇也有些许。到得此时,赚的已是当时五倍之数。
幼微当初的四万贯也变成了现在的二十万贯。
她终于成了一个富家翁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