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鄱湖红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先生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活在鄱阳湖地区的人们,那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蕴涵的文化现象。

    小说内容的构成有历史的真实,也有传说和传奇的虚构。鄱阳湖地区最有“卖点”的传说和风景,如朱元璋与陈友亮“大战鄱湖十八年”,吴城和吴城的望夫台,被称为“东方百慕大”的老爷庙和“水面天心”等等,都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客观的再现。力图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给读者以一种沧桑感和真实感。

    可以说,《鄱湖红船》是小说,更是一部历史——一部鄱阳湖的百年沧桑史。

    《鄱湖红船》将带你走进鄱阳湖的昨天,并带给你一种文化的思考。

    1、三先生

    三先生一生的祸福,完全是由那十二口皮箱引起的——

    二十一岁那年,当了三年朝奉的三先生第一次离开饶州城,奉老板之命到吴城去会一位四川来的客商。在此之前,三先生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一直是在饶州城万盛烟行的账房里进进出出。

    万盛烟行是饶州城中一家小小的烟行。当年也就不过是一爿铺面,几间作坊。门,是杉木做的;墙,是杉木做的;就连屋顶上头的瓦片,有许多地方也是用杉树皮做的。整个烟行看上去斑斑驳驳,老态龙钟,一副其貌不扬的样子。但是,这却是一家历史悠久而且名声蜚然的百年老店。

    饶州城,地处赣东北平原。城外肥畴沃壤,地旷人稠,自古以来一直是一方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此地除了出产上等的稻米之外,还盛产烟叶。用饶州烟叶加工成的饶州黄烟历来就名声在外,所以饶州黄烟就远近闻名。特别是其中的那种“皮丝烟”,更是饶州黄烟中的珍品。

    皮丝烟不仅色泽黄润,味道醇厚,更主要的是它的丝缕既细又长,而且柔韧不绝,所以被称之为“皮丝”。历来被那些行家和“瘾君子”视为黄烟中的上等货色。据说晚清年间,这种皮丝烟还是专门孝敬“老佛爷”的奴才李莲英的“贡品”。

    万盛烟行虽然是一家小小的烟行,但这家烟行出产的皮丝烟却是珍品中的珍品。其原因就是这家烟行有一位刨烟高手。因为这种烟质地的好歹贵贱,除了清尘、打捆、上油、添水、压刨等基本工序要到位之外,其关键的功夫全在刨烟师傅的手上。不同的师傅就能刨出不同的品质来。

    万盛烟行的这位刨烟高手,历来都是三先生的先人——依次是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然后就是他的父亲。所以,三先生一家祖传的这种绝招是独行独艺,在饶州城代代相传近百年。因此他们祖上几代人,一直深受烟行老板的器重。

    本来,到了三先生这一代,他也许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刨烟高手,从而子承父业,再次支撑万盛烟行这块金字招牌。但是一个偶然的原因,却让这位高手的传人失去了承袭这种职业和荣誉的机会,从而没有成为一名刨烟高手,只是做了万盛烟行的一名朝奉。

    这其中的原因,实在是纯属偶然——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依照万盛烟行的多年惯例,烟行老板都要在这个团圆佳节摆酒设宴打牙祭,款待一下半年多来劳苦功高的师傅伙计们。这一年的中秋节也不例外。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万盛烟行吃过中午饭就歇了生意放假了,所有的师傅伙计都脱下油渍斑斑的衣衫,换上干净体面的衣服,到街上的剃头铺子里剃个头,或者是到澡堂子里泡个澡,一个个显得那样的容光焕发,精神饱满。

    到了傍晚,圆圆的月亮还没有爬上饶州城东门的城楼,万盛烟行就早早地关门打烊了。通明的灯烛就把前厅后院照得一片辉煌。

    在店铺前厅的正中央,几张红漆的八仙桌上,摆满了大盘小碟的菜肴,一桌的油水,满屋的肉香。地下是一大坛刚开头的当地名酒“饶州烧”。一个伙计正在往桌上的八个大碗里倒酒。烟行现在的老板姓曹,此时也是一身竹布长衫,满脸笑容地招呼大家入席。三先生的父亲,一位年富力强的刨烟师傅,此时更是一脸的喜气。和曹老板客套一番之后,他便当仁不让地朝南上坐了。因为这个位子 ,他家祖辈和父辈已经坐过几代人。

    几碗“饶州烧”下肚后,三先生的父亲更是面如重枣,身轻似燕,好不开心。他想到人生在世,一年能有一个八月中秋节,也就心满意足了。

    酒醉饭饱之后无以排遣,几位师傅都说到后院去举石磙子玩。三先生的父亲说,年年都去举那个石磙子也没有什么意思,今年我来一出新招让大家看看。

    曹老板正要问有什么新招。话还没有出口,就只见三先生的父亲一个鹞子翻身,纵身跃过了店铺里那排近四尺高的曲尺柜台,大叫一声“胀死啰!”——本来是一句戏言,以博得在旁的师傅伙计们一笑。哪晓得在一片喝彩声中,三先生的父亲竟然在柜台外面的铺地方砖上扑腾了几下,就双脚一伸一曲的不再动弹了。等到大家反应过来上前去扶他时,他已经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这时,旁边的人都在议论纷纷,说是不是喝醉了酒?

    只有那位见多识广的账房先生拈了拈须,对曹老板说:“老板,不是喝醉了酒,一定是肠断了。”

    不管旁边的人怎么说,三先生的父亲就是躺在铺地方砖上没有动静。一位正值盛年的刨烟高手,就这样在乐极生悲之中意外地不辞而别了。三先生祖上一脉相承下来的这门独活绝招,也就这样的失传了。

    虽然在读了三年私塾之后,三先生就随着他父亲在刨烟作坊里厮混,但他当时毕竟只是一个孩子,年幼体弱,还只是一个打打下手的拉刨工。他父亲原本打算再等两年,就向他传授这门手艺,没想到夙愿未酬就撒手西归了。三先生自然也就没有学到这门绝招。

    好在万盛烟行现在的曹老板也是一位仁义之人。想到自家的这爿门面能从祖上支撑到现在,历经几代人的繁华,在这饶州城的同行中出尽了风头,也是全仗他家祖上几代人的好处。为人在世,讲究的都是“良心”二字。刨烟师傅虽然不期而终,但他的儿子三先生还在;再说,万盛烟行还有百十号师傅伙计,不能寒了他们的心。于是,曹老板不但花大钱厚葬了这位死去的刨烟高手,而且还让三先生改行到账房,做了一名端茶倒水的伙计。

    几年之后,万盛烟行的生意越做越大。除了经营烟行之外,还兼营粮食和竹木生意,一夜之间,就成了饶州城里的首富。同行人都说,万盛烟行的曹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