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她可不懂。
在巴格一番解说之下,孟晴终于搞明白了八苦到底是什么。
实在是麻烦了,光是生苦,竟然就有五种。
一是受胎苦,孩子意识刚刚托母胎之时,母腹中窄隘不净,苦闷难耐。
二是种子苦,谓识托父母,其意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是增长苦,谓孩子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监狱。四是出胎,也就是刚刚孩子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孩子肌肤柔嫩,便如被物刺。
五是种类苦,谓出身之后,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不能自己选择。
孟晴分析一下,判断是第五种,因为前面几种都不是她能改变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出身了吧?
这个可以努力。
第二个老苦也有二种。
一是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自然悲哀无比。
二是气力渐渐变小,动止不宁灭坏,所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这个孟晴认为是第二种,毕竟不是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唉声叹气的,只有在走不动,吃不动,起不动时候才会叫苦,所以这一点可以从老人入手。
病苦,有二种。
一事身病,谓四大不调,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风大不调,举身倔强;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
二是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
这里两者都有可能,难以判断。
四是死苦,有二种。
一是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
二是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
孟晴认为是第二种。
五是爱别离苦,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
六是怨憎会苦,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
七是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
八是五阴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阴,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盛,炽盛、容受等义,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故称五阴盛苦。
一番梳理,孟晴道:“巴格,那么第一步该怎么做?我人生地不熟的。”
巴格的声音笑了:“你瞧……”说完孟晴眼前的荒山野林消失了,她发现自己正处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上,高高低低的坡地上种着清脆的麦苗,许多人在耕种,脸上都是喜气洋洋,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苦意,真真是一派桃花源的气氛。
她走了几步,发现脚下的泥土湿润而柔软,完全是春雨过后的肥沃土地,桃源村,完全不像是受到了诅咒的村子呢。
美好,宁静,安逸这几个词,仿佛就是为其量身定做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