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是切了《九品正制》的“阴谋”本质,只将刘备听得是心惊肉跳,暗忖:‘惭愧,惭愧啊,我本还打算效仿曹操的做法,如今听正这么一分析,此制甚为短视,若然用之,岂非等于种下了一个祸根,早晚必受其害呀。’
刘备遂道:“正所言极是,看来曹操确实是有些慌了阵脚,若不然的话,也不会做此短视的决策。只是,就算如正所言,那这《九品正制》的祸害,也要很久才能挥出来,但就眼下而言,却不失为招揽人才,获得寒庶之士支持的良策,孤不能坐视人才尽为曹操所得呀。”
方绍沉吟半晌,说道:“若想与曹操争抢人才,那便大王便也必须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之制,与曹操的《九品正制》针锋相对才是。”
刘备知方绍一向不说无把握的话,今时既是提出建议,那便心一定是有了主意,刘备便忙问道:“莫非正已有什么好的用人之制不成?”
方绍淡淡而笑,“其实这套制度,绍早先已在参研,今时大王既然问到了,那绍正可献上。陈群献的叫《九品正制》,那绍的这套制度,便叫做《科举制》。”
“《科举制》?”刘备的目光涌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倒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头,正不妨细说一下。”
方绍遂将那科举制度详说与了刘备,不过,他所说得这科举制,乃是隋帝初开科举时的那套新兴之制,而非明清之末,梏棝百出,僵化不已的那套陈旧科举。
当年的隋帝统一国之后,为了加强央集权,打破大族士家对皇权严重架空,故而下诏开科举,广纳贤良。不过,当时的科考题目,不同于唐之后专重于才,抑或是明清之际更为僵化的八股题。
隋之科考,有“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
可以看出,隋帝择才的标准是丰富多样的,孝顺的人可用,有义气的人可用,刚烈正直的人可用,诗作得好的可用,懂兵法的人可用,甚至是力气大的人也可用。
很显然,这样多样化的用人标准,与后世那种僵化死板,压抑人性自由,扼杀思想活力,唯统者治喜好的科考之制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