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始皇称霸,焚书坑儒
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
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
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
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
九州乃是冀州、兖州y、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正所谓:“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其所划分的九州范围,依次是:一、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后世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二、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后世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四、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五、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湿泥土
六、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七、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地为柔软的土,下层为肥沃而硬的黑色
八、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色松散的土
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疆,地为最上等的黄壤
天下有九鼎乃稳,如今在鲁国泗水丢失兖州黑鼎,秦国即便称霸天下,也会因为气运不足而受制,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不得不说,黄帝轩辕深谋远虑,唯恐秦国国君不恤黎民、穷奢极欲、天下受苦,所以提前将九鼎之一夺取,乃是制衡之道
果然,秦国昭王得鼎而却天下舆论哗然,纷纷斥责秦国国君乃是“无道昏君”,妄图窃据国之神器,天下蠢蠢欲动
奈何,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威势已成,根基厚实如山,岿然不动,无可撼动,天下诸侯虽然恨不得秦国分崩离析,可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但是,依旧出现了种种不祥之事
秦国在长平之地坑杀赵国精锐四十万,屠刀果决,却是让天下诸侯顿感“兔死狐悲、唇亡齿寒”
最为弱的韩国立马派出说客游说秦国国相范雎
以“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
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之辞说动国相范雎
国相范雎唯恐武安君白起战功显赫而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立马进宫觐见秦昭王,言道:“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
于是,使得想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白起大为不满,与国相有了嫌隙
待得后来,昭王又要再度兴兵伐赵,白起有病,拒不受命,昭王无奈,另选大将攻伐邯郸,结果大败而回
国相范雎为此亲自拜见白起,意图说服白起重执掌秦国兵马,白起心中有怨,再加上身体有疾,于是还是不愿起用
为此,昭王大怒,几度贬谪之后,将其赐死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至此,战国四将之一的白起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于国内政治斗争中
秦昭襄王四十年,因悼太子死在了魏国,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安国君继立为太子,号安国君
秦昭襄王死,孝文王即位,当时孝文王已经五十三岁,垂垂老矣,结果登基三天,就猝然而亡
太子子楚异人即位,是为庄襄王
当时,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个,子楚只是默默无闻的一个
吕不韦觉得奇货可居,亲赴秦国,献上珍宝,取悦于安国君宠妃华阳夫人,为子楚取得了王位继承权,随后返回邯郸,终日与子楚饮酒作乐,广泛结交天下豪杰,专等秦国王位轮到子楚来坐,好一展宏图
此时,他还将自己相好的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姑娘让与子楚同居,史称“赵姬”
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赵姬生下一子,就是赵政
因于正月出生,故起名为正,一作政赵姬生子以后,子楚把她立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六年,昭王死,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
赵国把赵姬母子送归秦国9岁的赵政在生地邯郸度过了童年,来到秦国
吕不韦因为辅佐之功,位居丞相,执掌秦国国政
秦庄襄王碌碌无为,登基三年而卒,赵正登基,成为秦国任国君
但是,年纪幼,国政由太后把持,委政于丞相吕不韦
赵正乃是嬴姓,赵氏,因此也叫嬴政
十三岁登基,二十二岁举行了成*人礼加冕仪式,开始了“亲政”
除掉权臣吕不韦、太后宠臣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至此,东周以来天下的诸侯割据的时局终于结束,天下再度大一统,秦国之威即便是蛮夷也略有所闻,忌惮不已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
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
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