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有人比我们着急。”
慕弘武睁开眼睛道:“不错,从羽林军统领一事上就看得出,他们着急了。”
冉家老爷子一封荒唐的乞骸骨疏·将冉冬夜从羽林军统领的职务上拉了下来,二皇子党岂会放过这个安插亲信的机会,当时两党很是经过了一番明争暗斗,最后还是冉冬夜推荐的人做了他的继任者。
不过这位继任者,虽然是冉冬夜推荐,但明面上却是二皇子的人。
然而暗地中,他却早已被慕容拉拢,身在曹营心在汉。
所以慕弘武和慕容此时还能放心,因为羽林军在手里,就说明皇宫大内还在手里。
“小冉此时脱身倒也好·将来若真发生了那样的事,他也不必受到牵连。”
慕容点头,同意慕弘武这句话:“依我看来·少不得会发生的。”
慕弘武蹙眉道:“真要如此么?”
“大家争了这么久,迟早要白刃相见。”
慕容的话很是残酷,但慕弘武却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对的。
他们两人的对话很简洁,但青宁却完全听得懂,尽管此时是夏天,但她莫名地觉得一阵冷意,从指尖蔓延到全身。
大盛变天的日子·怕是不远了。
慕容和扶摇的婚期·定在八月初八。
距离还有将近两个月,但桐城和岳京城距离不短·为了缩减路上的距离,迎亲队伍准备走水路·就这样,至少也得二十天的样子。所以,实际上可供准备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
宋梨花和上官静都十分地忙碌起来,为她打点嫁妆。
“按理,原该我们去武王府丈量尺寸,定做家具,只是岳京城距离这边儿也太远了些。”宋梨花一面清点着嫁妆,一面不无遗憾地说道。
上官静笑道:“云家不是早来人说了么,家具的事儿包在他们身上。”
宋梨花也笑道:“是啊,好在扶摇认识云家大小姐这么个闺蜜,正巧她名下还有个漆厂。”
上官静道:“我早派了有经验的婆子去了京城,丈量、定做家具这些事儿,都有人做,夫人放心吧,云家既然说拿家具给大小姐添妆,想来是不会差的了。”
说完了家具的事情,两人又点起添妆的礼。
平海侯府嫁女,多的是添妆的人。
“云家,南海珍珠一盒、白玉佩两对、孔雀绣屏一个······”
“李家,百年人参一支、荷包四个、扇屏一个······”
“县令夫人,云茜纱八匹、宫扇一对······”
宋梨花用手指弹了弹添妆的单子,道:“我这女儿,只怕是真要十里红妆了。”
上官静不无羡慕道:“我早说大小姐是个有福气的,武王早说了要风风光光接她进门,换了旁人,也配不上这十里红妆。”
“就怕是树大招风,给小俩口将来招惹来什么灾祸。”宋梨花做惯了侯府夫人,眼界也比从前宽了许多。
上官静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咱不是接到旨意了吗,说大小姐的大婚,也是为了给皇上冲喜,越隆重才越有效果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宫里原本对这桩婚事倒没特别在意,有一天丁贵妃说起,不如大办一下,借这喜气冲一冲,说不定对皇上也能有益处。
这时代的人,不提迷信不迷信,冲喜之说·总归是有益无害,在有心人的运作下,居然也就都认可了这个提议,因此上,这婚事才愈发地变得隆重起来。
到了七月初十这天,武王府的迎亲队伍终于来到了桐城。
两个城市相距千里,迎亲队伍自然不可能一路上都吹吹打打,他们是披红挂彩地出了岳京城,然后就收起了仪仗·一路简装到了桐城,然后到了约定出阁的七月初十这天,才又重新打起仪仗,热热闹闹地从城门口逶迤进来。
一大清早,平海侯府便如同烧开的水一般,沸腾特闹不已。
前院是招待客人的,早两天就搭起了彩棚,布置了桌椅,请帖也早早地发了出去。按照桐城的风俗,一般是下午出阁·晚上办婚礼,但扶摇的出阁就是启程上路,所以改到了中午,下午就上船了。
这么着,苏府才一大早就开始有客人陆续来了。
桐城内以县衙为首的各处官员,以李家、云代表的乡绅望族,等等都收到了请帖,有的跟苏家亲近妁便来得早,有的平时来往少的也都在吉时前到。
前院自然都是苏北岳做主,他是今天的老泰山,备受瞩目人人都要来恭喜。
平海侯府大门敞开,宽阔的街面上到处都是围观的人群,人头涌动,乌压压一片,都等着迎亲队伍到来。
侯府的几个下人,人人手上都拎着一只红色的布袋子,里面装的都是糖果糕点,专门给小孩子准备的。
这种场合小孩子可是活跃气氛的最佳道具。
至于侯府的后院松涛阁里天蒙蒙亮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上官静和宋梨花两个人今儿也是忙得要死要活,又要招待女客又要管着新娘上妆,又要兼顾着厨房、茶水等各处下人的差事。好在两人做了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倒也忙中有序。
最重点的松涛阁里,上妆的都是最有经验的喜娘,这年头的喜娘,可不只是扶一下新娘子,唱个礼而已,多才多艺着呢,又要会化妆,又要会说话,又要懂各种礼仪程序,还得要身强力壮,否则哪撑得过这一场一场累死人的婚礼呢。
扶摇的嫁衣早已经拿出来打理好了,阿棋和阿韵亲自照管着,流苏环佩,美艳至极。
此时她一身浅红色的中衣,端坐在梳妆台前。
宋梨花正捧着她乌黑的头发,用一柄羊角梳,轻轻地梳着,嘴里还念着吉祥话:“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
说着说着,她眼睛就红了,赶紧将梳子交给喜娘,回过身去将眼角的泪花按掉。
然而扶摇却早已在镜子里看见,微微扭过身来,轻声叫道:“娘
上官静正巧跑过来看上妆的进程,见此情景,知道宋梨花是女儿出嫁,做娘的不舍了,忙道:“大喜的日子,夫人可得笑着送大小姐出阁!”
宋梨花也笑道:“说的是呢,我可不能学人家哭哭啼啼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