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我是孝康章皇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同意立嗣的原因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七章     琬潆对于孙子孙女,并没有特别疼爱的感情,又素来看不上赫舍里,这份态度自然延续到了赫舍里的孩子身上。而且自己从顺治朝参政开始,近二十年竭心尽力,看着国库由空虚到丰裕,民生从凋敝到安居。绝对不希望这份江山基业,将来传给赫舍里的儿子。本来极想阻止玄烨立嗣,但转念一想,却绝对此举不妥。琬潆一直认为,人与人之前的感情是需要细心经营的。顺治和孝庄走到母子反目的地步,固然有顺治从小不再孝庄身边,感情不深厚的原因,但也和孝庄的忽视大意有关。     前车之鉴尚在,琬潆绝不会让自己和玄烨走到那样的地步。帝王最不能容忍别人觊觎和干涉自己行使大权,即使玄烨尚未亲政,甚至还未曾想到这一点,琬潆也不想留下把柄,以防将来出现芥蒂和心结。其实琬潆从来不会直接要求玄烨做什么,一个人的想法不能强加在另一个人身上,即使是母子也不可以。只是在有些时候,加以引导而已。     而这一次,玄烨即使没有说出口,但显然是很希望达成赫舍里的愿望。如果自己阻止,固然玄烨不能立嗣,就是不留下心结,也会加重他对赫舍里的愧疚,以后更加偏爱这个孩子。但是自己答应就不一样了。立嗣,国之大事,只因为赫舍里的希望,玄烨为了达成她的要求,甚至没有知会群臣,便轻易的做出了这样重大的决定。大臣们只会认为赫舍里不贤。同样也会消磨玄烨对她的愧疚。     加上三藩已近尾声,立嗣可以安稳人心。这些都是百利无害。至于将来……太子还不是天子呢。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何况是这样小的孩子。圣旨一下,诅咒怨恨他的人绝不会少了。打压从来都不如捧杀来的巧妙。只怕这个孩子和他的额娘一样,不用自己出手,也未必受得住深厚的福泽。     再回想一下历史上康熙太子的情况,琬潆果断的选择默认了玄烨的决定。“这是皇上的孩子,本宫的孙子,自然是贵不可言。”本宫只是说一个事实而已,而并不是给出什么承诺呢。皇子已经够尊贵的了,竟然还想更进一步,赫舍里,你真是太贪心了。在深宫之中,身为储君,却没有母亲的保护,哪怕玄烨再上心,这孩子也会很辛苦吧。赫舍里,真不知道你是爱他,还是害他。本宫倒要看看,有着你这样母亲的孩子,将来到底能走多远。     也许是赫舍里过世之前,玄烨就已经对她失望。也许是赫舍里怀孕时十分虚弱的身体,让玄烨已经预料了如今的结局。亦或是,立太子的事情让玄烨觉得已经足够弥补对赫舍里的愧疚。无论是那种原因,在赫舍里死后,玄烨并没有像当初失去承祜那样痛彻心扉,只是难过了一段时间,便逐渐平复了心情。玄烨给太子取名保成,给赫舍里定的谥号是仁孝皇后。虽然自觉赫舍里实在不能算是孝顺,但对于发妻,人已经死了,也不想给她留下什么污名,依旧按照历来的习惯,在谥号中加上了“孝”字。至于“仁”,玄烨当时意味不明的道:“宁愿见弃于皇太后和朕,也不愿去处罚一个‘无辜’的宫婢,这样也应该算得上是仁爱了吧。”     没过多久,孝庄重病。这些年的日子对孝庄来说,实在不好。她本就是生在蒙古草原上的女子,却被困在慈宁宫中。早亡的儿子,被逼殉葬的娜木钟,和莫名去世的吉日格勒,都让她日夜愧疚。只能不断念经,以求安宁。孝庄年纪已经不轻,而赫舍里的死,也猜出了几分缘由,深受打击,遂病重不起。按说婆母病了,媳妇应该前去服侍。琬潆根本不愿去给孝庄侍疾。玄烨便道琬潆也是多劳体弱,不好再去给太皇太后添堵,于是就让寡居寿安宫的恭靖太妃和端顺太妃,并上自己后宫的几位答应、贵人前去侍疾。自己也尽量每天去慈宁宫一次,问安问药。     期间琬潆只去过慈宁宫一次,离着孝庄病床老远便停下脚步,说了一句:“你死之后,恩怨两消,不再迁怒他人。”琬潆确实很怨恨孝庄,但是再大的仇恨,人死了,便该了结了,不必再浪费自己的感情。再说孝庄的两个女儿早就死了,说不再迁怒他人,也不过是指不再对付她娘家人而已。反正也要为将来攻打准噶尔做准备,也是时候放过科尔沁蒙古了。孝庄并没有卧床太久便过世了,享年六十一岁。作为孙子,玄烨下令全国依礼守孝一年。琬潆也很给面子的换下颜色鲜艳的衣物头饰,改吃素食。     明岚对孝庄印象不深,除了要遵守孝期的规矩以外,并没有其他太大的影响,在琬潆的安排下进行各种学习,必备将来出嫁以后不会手忙脚乱。姬兰是佟国维的女儿,小小年纪已然显现出她温柔甜美的性子。她出生在玄烨即位、琬潆摄政之后,那时候佟家已经很是显赫了,又是这一代唯一的女孩儿,从小也是娇养大的,吃穿用度本就是极好的,见过的世面也不少。皇太后又是她嫡亲姑姑,行事自然落落大方,不见丝毫胆怯瑟缩,举止有礼、宽严有度,让人称赞不绝。有人想要奉承皇太后,便她面前说出“佟佳氏的格格都是教养不凡”之类的话语,姬兰也不过一笑置之,然后再得体的应付过去。     姬兰喜欢看书,但表姐忙于学习各种管家理事的知识,遇到不解之处便去请教琬潆和玄烨。玄烨很喜欢这个甜美娇俏的表妹,允许她到御书房看书。有时是碰到,还会指点一二。有一次姬兰去御书房找王羲之的字帖习字,玄烨问了原委之后道:“王羲之固然是大家风范,但他的字一向是行书、草书居多。你年纪尚小,倒不如先专心把楷书练起来。董其昌的楷书是极好的,朕替你挑一些董书的字帖吧。”     姬兰也不客气推脱,接过来道:“多谢表哥了。元表姐最近十分忙碌,还不忘督促我习字,总不好辜负了表姐的一片好心。”玄烨笑道:“明岚不爱读书,字却是不错的。皇额娘喜欢董体书法,东暖阁还有一本董其昌的真迹字帖,正好也是楷书。明儿我让人给你送去。”景仁宫东暖阁里还放着很多重要资料,是不能姬兰进去的,还是自己去替她找找吧。     因为替孝庄守孝食素的原因,琬潆胃口不好,用饭一直很少。玄烨未曾担忧不已,纯妃见了道:“前几天福建进贡来了几样特产,内务府的人不识,不敢进上。臣妾好奇,倒是问了太医,那几样水果倒是都是好的,其中一样还可提神,可治食积、气滞。不如献给皇额娘一尝。”     琬潆听玄烨讲明来意后道:“什么吃食叫你巴巴送来?要是不好,我可是要罚你的。”盘子一端出来,琬潆奇道:“这不是槟榔么?京城怎么会有槟榔?”又看了另一个盘子里面盛放的东西,拿帕子捏了一块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