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武娇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 因果与心伤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十九章因果与心伤     神智异常清醒,行为却不受控制,本能被驱使的灵魂与**,让屈辱与悔恨无限扩大,折磨着自己的心神。     耳边传来伊稚斜的怒吼声!     那是清晰到传至她心灵深处的催命之声,射死她吗?伊稚斜下的命令就是这个吗?也好,现在被射杀总比屈辱之后再死,要解脱许多!     真是讽刺啊!这样的情景,不是她原本想像中的,应该是属于汉国皇后要落至的境地吗!?     ‘铮’的一声,弓箭被盾牌阻挡的声音响彻整个战场。     想死都不行吗!?     汉国皇帝到底想要她付出代价到什么程度呢!?     随着无数匈奴射出的弩箭掉落时,紧随之后响起的,是汉国的战鼓敲的震天响,渐渐地,这震天响的鼓声弥漫了整个山谷,在这巨大到嘈杂的响声中,任何声音都被掩盖了去,任何耐心都会被抹去,只余下不断升级的焦燥与无法忍受的疯狂倾泻而出。     迷蒙的视线里印出英俊强健的男子,正缓缓靠近她。     是谁?     原来是汉国帝王。     俊逸的五官与眉眼,强壮的体魄,发自内心的、在药物的影响与本能的呼唤下,对优秀异性的渴望折磨着她。呻吟自她的喉间逸出,随着呻吟所带来的舒适,她的身躯扭动起来,显得极其妖媚。     隔离匈奴弩箭的汉军盾墙已经找开,无数军中士兵都亲眼目睹了伊稚斜王妃的‘动人’体态,那始终无法停止下来的身躯扭动,极尽妩媚与媚态,这种身躯扭动不但撩拨伊稚斜王妃自身的**喷发,越来越松散的衣衫,也引发了目睹者的心田的激荡。     而在这震天鼓声与伊稚斜王妃的妖娆舞姿下,漫天的弩箭在卫青的号令下,自山谷中犹如瀑雨之势倾泻而下,匈奴士兵的抵抗很是被动,无论伊稚斜如何怒吼与发号命令,局势依然向最不利于匈奴军士的地步发展。     纳喊的冲杀声,在箭势如雨中爆发而出,不知何时,李广已经率领一路骑兵自前方攻击而来,於单见状,举起弯刀命令道:“左大当户阿纳兰与左右大都尉正面迎战”。     只是瞬间,匈奴左右两路又见汉军公孙敖与程不识攻进匈奴军中,三路夹击,只是一会儿就冲散了匈奴军士的阵形。     而此时,伊稚斜的王刀,身上已经衣衫差不多都快要脱完了。     举刀挥砍的伊稚斜,见到这一幕,再看着不远处同样奋力与汉军对阵的王太子,乱军中,他像是终于下了狠心一样,绷紧身体、低吼一声似将身体内所有的力气都用于这一声咆哮。     一直在观察着他的严助与刘彻,等的就是这一刻。     “时机到了!”刘彻神情淡然,仿佛不带任何情绪波动,因为一切都尽在掌控之中:“将军按计行事吧!”     果然不出皇后陈阿娇所料,当那两个‘鸣镝’划过纷乱且血腥气弥漫的战场时,汉军的军旗举起,响彻云霄的军用号角声取代了震天响的战鼓。     那‘鸣镝’的刺耳呼啸划过之声,在所有震天响的鼓声与号角声突然停顿下来之后的战场,显得有些突兀。     似是心有所感,当王太子及其亲卫扭转头时,只见那‘鸣镝’朝向他的位置移动过来之后,跟随之后的是一批突然变了攻击方向的匈奴骑兵,他顿时大怒道:“伊稚斜,你好大的胆子,尽然偷袭谋害本王子。”     场面顿时凌乱,李广见状依事先的计划,收了剑势,给了於单与阿纳兰喘气的机会去应对。     早就候着以防不测的巴特冲进了战圈,而左右大都尉根本就是有心无力,因为卫青、公孙敖以及程不识则根本没有收手的意思,所以为了确保自身性命,他们只能先应付着眼前的战局,至于匈奴内部的内讧,至多也只能做个见证。     但是,大家的注意力并没有被完全吸引在一个固定的战圈内,因为伊稚斜王妃那身上凌乱纷杂的刀砍与当胸射穿的驽箭的一幕,还是印在了所有亲眼目睹、后来还幸存下来匈奴人眼中,并且永远留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没有人会注意到其实在战势越来越浓时,伊稚斜王妃的战车是什么时候离战圈越来越近的,而原来护在一旁的汉军又是什么时候撤退的。     可是待伊稚斜意识到时,已经晚了!     之后,汉军并没有见好就收,一直持续的进行敌进则退、敌退则进,敌驻就扰、敌逃就追的策略,让於单及所有匈奴将领都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在疲劳之下,众人由最初的埋怨没有将汉国皇后就进处置、直到后悔劫持了汉国皇后上,并且没有礼遇上。     总之,战争持续了许多日,哪怕匈奴再次提出议和,恢复和亲制度,并且承诺再也不敢扰边,刘彻都置之不理,依旧对匈奴不依不饶的施着军事压力。     “淮南王终于明面上有所动作了!?”刘彻盘踞至主榻,经历过好几场腥风血雨的战事的他就像是脱胎换了骨,兼具着儒雅风流与凛然威严。此时的他唇角挂着的随意笑容,看在众中眼里,凭白的显得几许莫测难料。     “刘陵翁主与那些淮南侍卫已经伏诛于回淮南的路上。”严助坐在他的右侧,小心翼翼的回应道:“江都王一直驻兵于西南坝口,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淮南王断是讨不了便宜。”     “有江都王的忠心,朕无大忧。”刘彻道:“可是,如此一来,天下就要乱上一阵子,百姓受苦,多年来黄老之道所创下的根基也将受损。而且,朕还要等到淮南王的反意明确且还要诏告天下。朕不想等太久。”     严助明白眼前青年帝王的心思,即要明正言顺、又要将危害降至最低,的确不容易。否则,天下刘姓王诸多,实在无法确保有人不乘着机会做些不利朝廷之事。     可是,淮南王也是多年的老狐狸了,暗地里的事没少做,可是有些事,连朝廷都不敢放在明面上来定罪,比如刘陵对皇后的所作所为,足以灭了淮南王几族了,但是无凭无据不说,还不能张扬。     至于能被拿出来说项定罪的,也是伤不了淮南王根本的,反而还要落一个当今皇上容不下老一辈诸候王。     虽然上一次的风波是与窦老太主闹出来的,可是窦老太主之所以要将帝王之威压制下去,最终也是因为她老人家知道时机不妥。弄个不好,倒下去的不止是眼前的这位君王,而是整个朝廷的主干部分。     好在帝后和谐,风波不但顺利过渡不说,帝王行事仿佛也像是有聪慧通透之人仔细参详过,策略不疾不徐,朝庭对内对外均还算是一派欣欣向荣与顺利。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