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巫蛊。
历朝历代皇室眼中最可怕的事,没有之一。
人性对自我的操控如此强大,以至于他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避免使自己的心智操纵于他人之手。站在血雨腥风最前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帝国政客们尤其如此。思维是最私密的东西,因此巫觋之类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个人心绪与身体健康的术数成为最大的禁忌,无论它究竟有多大实现的可能。
尤其是,实施者必须是亲近之属,而背叛则是另一种决不能被原谅的行为。
最亲近的人利用巫术的陷害,是绝不会被容忍和谅解。
所谓禁忌。
任何人,一旦打破,都会遭到雷霆之怒的惩罚。
即便是天之骄子。
负责主审的胤祉上了废太子案至今最为重要的一道奏折,蒙古喇嘛对太子行诅咒之事。
而偏偏,此人与大阿哥有染。
多么令人心惊肉跳的一句话,胤禛简直要怀疑动笔写下这封奏折的究竟是不是他那个怕事酸腐的三哥了。
妙哉,大妙。
胤禛拿着手上薄薄两页纸,简直要忍不住出声赞叹了。
他多年经营,人脉之广之深是外人想都想不到的。捏着这些,才不得不叹一声厉害啊。
三阿哥与太子交好多年,常有书画往来,也是毓庆宫宴饮的座上宾,可太子一倒,大阿哥也吃了挂落,胤禛绝对不信,他就没有动过什么心思?现在竟能走出这样一步棋来……
据说上奏前夜三贝勒府的文客曾秘晤书房。
太子刚废,现在去争那个椅子绝不明智,就算当真坐上了也是个烫手山芋,父子决绝的老皇帝绝不会愿意立刻接受这个事实,他亲自调教三十年的嫡子已经废黜,而另外的庶子却因此得利,或许还正在背后嘲笑着胤礽,嘲笑着他。人的心理太过微妙,即便胤祉凭借长子身份和文士头衔确实是储位有力竞争者,此刻主动冒头也只能成为一把深深剜入皇帝伤口的利刃,毫不留情的提醒父亲太子已被他亲手废黜的事实,以后注意到的也绝不会是三贝勒身上的优点。胤祉并不想成为那一对父子情深的牺牲品。
那么,他该怎么做?
他智慧的谋士反复叮嘱他,天意天意,自然是天子之意。
那么天子现在在想什么?
自然是惋惜他骄傲薄情的太子,仇恨那些嘴边挂着恶毒笑意的儿子们。
作为主审官,胤祉觉得自己或许应该帮父亲一把。
毕竟,现在的大阿哥还有可能卷土重来,而即便胤礽多了一丝希望,一个被废过一次的太子又能如何呢?
况且,他与二哥的感情,着实不错。
于是,他用一句话将他的兄长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老皇帝简直是如见到暗夜之火一般牢牢抓住了他给出的那一线希望。
甚至,他甚至遣人向羁囚之地递了一点小小的信号,之后太子的疯魔之症愈发严重。
胤祉冷笑,胤禛同样冷笑,这本就在意料之中,不是吗?
好高明的三阿哥,好高明的谋士,胤禛竟看错你们了……
----------------------
在意识到太子的行为癫狂或许与巫觋有关之后,康熙皇帝心中的怜子之情一发不可收拾。
对赫舍里皇后的思念与将之转嫁到唯一嫡子身上的情感令皇帝开始强烈的想念三十年不曾轻离的太子。
他甚至忌讳身边人称之为“废太子”。
频繁的召见,看望,关切,问候,赐以衣食,叮嘱读书及修身养性都预示着另一场变故的到来。
狂悖的行事尽数被推到索额图和巫蛊身上之后,太子简直一清二白到无以复加。
而此时,还被不知从何而来的狂热自大烧晕了脑袋的八阿哥,再四下串联谋求储位便有些不识时务了。
立嗣从来都是天子家事,何人能够大胆牵涉。
不见名满天下的岳飞岳鹏举也因此逃不过帝王猜忌之心么。
他们究竟凭什么认为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会让臣僚干涉立嗣重事?
这已经不是关外的后金,这也不是只知道马上得天下的皇帝。
支持的人多就能当上太子?愚不可及。
天子尚在,太子久立,天下归心理所当然,可一个小小的不管事的贝勒,竟能令内大臣倾力支持……
自古同气连枝者,要么利益相合,要么俯身委就,要么志趣相投,胤禩,显然不会是后一种。
那么,便很难不令人联想到许以厚利了。
无非是权,与钱。
以皇子之尊讨好下臣,以国之利营私之利,不是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又是什么?
这样的儿子,哪个皇帝放心的下。
皇父一双火眼,简直能把每个儿子看进骨子里去,考语也都犀利的惊人。
康熙令臣下上书,许是有引蛇出洞,故设陷阱的意思。
可也未必就没有想通过重臣求情,给太子一个台阶的念头。
毕竟连太皇太后托梦都拿出来说了。
胤禛和他身后几个弟弟,自然驯顺地上书言与太子手足情深,不敢相弃,况东宫得上抚育三十载,国事熟稔,进退得当,今已知改过,行为狂乱根由已经查明,请求帝王看顾……
这大约可以叫做……体察上意?
而连同妻族,宗室,重臣,拉拢示意,拼命在父亲面前蹦跶要让皇父关注的胤禩……
胤禛就真的不能理解其心智了,或许大阿哥的巫蛊写错了人?
自然,这不是嘲笑。
于是从母亲的卑贱身份,直到福晋霸道,嫡妻无嗣挨个被老父拎出来毫不留情地摊开在文武百官面前,明旨申饬,大概也就不足道了。
后世斤斤计较于卫氏的身份令儿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实在是不分好歹了些……
这紫禁城中,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本是交互,对于天下帝王来说,连皇后都是臣妾,良家女、包衣,还是辛者库,差别便当真不大了,帝王喜怒才是后宫立身之本。
若不是胤禛,乌雅氏包衣出身能升至四主妃?
若不是胤禩少年时代颇得圣心,卫氏能连连提拔,而老七的母亲至死都不得升位?
今日被拿出来当话头,成为将胤禩打落深渊再无希望的利器,其实也是……他自找的。
这一对心高气傲的母子,实在不知该说谁决定了谁,一定要说的话,那也是胤禩的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