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纯正儒生。而杨继忠则是十年前的名操一时的名臣,为人圆滑机警,谋略甚多,但是心眼不坏,当年在皇子书房均是我们的先生。两位宰相一个年纪较大为人沉稳,一个年级较轻,足智多谋,均是父皇的左膀右臂。我翻了翻父皇写好的帖子,果不其然看懂了杨继忠的帖子上,邀请他做了正宾为我加冠。
父皇见我翻着请帖,也不恼我只管写他的,我便站在书桌前看着请来的宾客。果不其然,里面看到了刘成的请帖。刘成便是太子外公,国柱上将军,如今的他依然还在兵部,我若是去了兵部自然是在他的手下,心里难免有点忐忑。
日子如流水,在我冠礼前三日,父皇便带着我去了祖庙,去见列祖列宗,告礼。我们皇族任氏的祠堂乃是皇宫中的祖庙,父皇那天特地穿上了正服戴帝冠,着正袍,一大早沐浴焚香,特命礼司开祖庙。
跪在焚香漫漫的祠堂里,看着列祖列宗的画像,父皇站于前,告礼、见祠堂,并将我带之案前,礼拜道:“朕乃皇者,朕之子亭,年渐长成,将以冠于其首,谨以列祖列宗知。”说罢,着我跪下,叩拜。
这只是一个小小告知祖宗的礼节,礼部侍郎便已经出面。然在出来后,我身着正服,长衣长袖,长衣摆,还套荣服,穿顶头靴,全身上下居然没一处是能够迈得开的。我只能学着父皇,平手于胸,一步一步的从祠堂里出来。刚刚走下台阶,我便看见了身着正服的杨继忠。
他着玄色锦袍,头顶长冠,低头行礼于右手边,比我五年前见他并未老去几分。还是那样的文俊风采,
我张了张口,想唤声太傅,然身边人太多,而且杨太傅多年不见不一定还认得出我,逐而只能闭口不言,跟着父皇一路步行回了昭和宫。
这礼节只不过是冠礼前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在真正冠礼的那天顶还要麻烦的许多。
当日晌午,我按例去了父皇的书阁,然却不想见到了一个让我有点意外的人。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