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言不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倾城逆水间(一)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作者有话要说:
哎呀,开头很难,凑合看吧。     关于本文的更新进度问题,厄……我说日更,好像不是特别靠谱,是不是说隔日更比较稳妥?     这样日更的时候大家就很欢畅了,呵呵,你们懂的。     例行标注:唐桀(jié),桀骜不驯的桀。     很重要,看这里——     本篇为背景介绍,着急代入情节的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句,然后点下一页,以后有需要再回来瞧一眼就行了  倾城是一座城,坐落在京城东南二十里的山林之中,远离人群和喧嚣,远离官道或任何皇家园林建筑,尽管四周并未设路障禁戒,依旧少有外人接近,有着些许与世隔绝的味道。     倾城不算大,占了一个城字,与二十里外的京城比起来可以说小的离谱,长宽两百丈见方,有方正的围墙,占地不过六顷,大概是京里头那座皇宫的一半大小,周围却有着比皇宫更宽更阔的空旷,大多数时候,这里人不多,甚至略显冷清。     倾城又不仅仅是一座城,作为本朝第一大帮派,它在江湖上的声名远不像那座四方建筑般简单平淡,提起倾城,闻风丧胆的有,心存向往的更多,数万之众的弟子和遍布南北的分堂,让一般门派难以望其项背,在很多时候,这座城扮演着制定规则和惩治奸恶的角色,不见得足够公平,却拥有绝对的实力。     当然,意图打破这些规则一夜成名的也不在少数,对于这些人,倾城宽宏的近乎纵容。     所以说,倾城其实又很大。     人人皆知倾城的势力规模,规模不难,难的是稳定有序,能把总部堂然建在京城附近还相安多年,绝不是短时间迅速扩张能得,与一般老字号门派不同的是,倾城弟子无论高低从不会将年代悠久、祖师功绩这类的话语挂在嘴上,因为没有人知道倾城的由来,是何年何人所创,甚至为什么叫倾城这样一个略带雅腻的名字,而非什么听起来就庞然大气的派帮门盟,也没人能说得清楚。     倾城的历任城主虽非世袭,却也并不需繁复竞争,都是由上任城主直接指定继承,绝不会有江湖中那些所谓争夺教主掌门之类的事端。接位的城主有时候是早已天下皆知的成名人物,有时候却只是个毫无建树的无名之辈,但无论如何,城主都是唯一能学全倾城剑法的人,也是唯一知晓倾城秘密的那一个。     武功卓绝是为了服众,严守机密是为了传承。     现任倾城城主唐桀,除了刚接位的那一两年,近二十年来很少露面,这几年更是完全没有了踪迹,见过他和能见到他的人寥寥。     倾城之内除了城主及其亲传弟子,旗下直属一阁一堂,其中迎风阁掌管着这个庞大帮派的日常运转,阁内雷英、烁金、岳泽、荣峻四堂并六十四处分堂,司迎送、商产、招众和惩戒,倾城九成九的弟子都属其中,在大多时候和场合,迎风阁都代表了倾城,迎风阁主宫怀鸣可以代表唐桀说话。     但大凡对倾城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逆水堂的存在和地位,尽管这仅仅是一个不足百人的堂口,人数比迎风阁四堂之下的任何一个分堂都差得远,却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绝顶高手。江湖上无数人以进入或战胜逆水堂为终极目标,但真能达成的实在少之又少。     与迎风阁的来去自由不同,这是一个许进不许出的堂口,不光要万里挑一的武功身手,还要有足够忠诚坚定的禀性,否则只会自寻死路。     逆水堂,司护卫、杀伐。     如果说倾城迎风代表了势众,那么倾城逆水就意味着危险。     迎风逆水,天上地下般的众寡悬殊,逆水堂以这样微小的规模,依然能毫不牵强的上升到与迎风阁并驾齐驱的地位,除了满堂精英,还因为堂内历代都拥有一个人,一个同样可以代表倾城的人。     历代的这个人都是自幼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选出来培养,跟在城主身边却非弟子,所学比城主更甚,拥有倾城全部的不传绝学,必须天赋极高,必须少年成名。     这个人不参与任何阁主堂主的争夺也不会被指定继任城主,却是除城主外唯一能同时调用迎风逆水的人,不参与两边每半年一次的武功排名,却早已实质的占据了倾城第一的位置,许多一门心思要进逆水堂的人也是为了能有机会当面向其挑战,输了不用死掉的那种挑战。     这是一个把倾城的影响发挥到极致的人,是整个倾城的图腾。     上一代的这个人叫阑珊,没人知道她的真名,只知道她后来成为了城主唐桀的妻子。     这一代的,叫落影,十三岁一战成名,代替阑珊站到了江湖的中央。     以上是江湖。     江湖之上,是朝堂。     景夏王朝,建朝一百四十九年,自建元帝打下这片景氏江山至今,历经六帝,疆土逐代稳中有张,内有沃土辽阔,边有险关坚固,百姓安居,四方和睦。     当然,这是天下人看到的部分。     比起建元、建成、建安、建平四帝均在位二十五至四十年不等,先建德帝仅在位十年便英年早逝,给这份绵延百多年的稳固平添了波澜,自那个突如其来的国丧降临之日起,这一派平定安和就已暗存了隐患。     先帝亡时膝下唯一子嗣年仅十岁,幼帝登基,朝政旁落,尽管薛太后垂帘,薛家却没有能力大权独揽,反而让朝内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分姓割据,抢权夺势甚嚣尘上。     大夏朝三大家族中,以容成家最为势高权重,三朝重臣,两代官至内阁首辅,位极人臣数十年,又是皇亲驸马之家,内政外务大权在握,根基极其深远。照理,显赫不足二十年的薛家本无力与其抗衡,先帝在时,薛太后甚至都不是皇后,只是在最后一刻,薛家得到了太子,这才放手一搏,联合佣兵宣誓辅佐幼主的睿王从容成家手中夺得半壁大权。     睿王沈家一系并非皇族,而是因其祖先的开国功绩,自大夏朝建朝起便册封的唯一的异姓王,在南方有封地,在京城有王府,地位超群,世袭罔替。沈家世代守着祖训,只富贵不显赫,子不入仕,女不入宫。即使是后来被容成家一门独大多年,也未曾出头相争,可见其门楣森严。     所以建德末年沈家的突然佣兵表态,尽管并没有给出公开的解释,但所有人都猜测是建德帝的授意,也只有景夏国君才能暗授兵权,并让沈家打破誓守了百余年的祖训。     建宣六年,宣帝十六岁大婚,说是大婚,却没有立后,因着薛家与容成家的相争不下,后位虚悬,只草草纳入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