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四年初春,清晨。
临沧小镇的青石码头上,一群少年人对着江面上的小船不住的挥手。
其中一位白裙少女看着小船渐渐消失在视野中,白净而淡然的脸上不无忧色。
这少女不是别人,正是馨儿。现在的她已经成为小镇上认可的书院先生,有更多的人家把孩子送到书院来读书识字。
馨儿对此不置可否。
爷爷当年开院收徒,那纯粹是想让如他一般流落这南陲小镇的大唐子民的孩子,有个可以读书识字的地方,也是想找一个可以传承自己所学的人。
而她当年纯粹是出于玩心,想找着一帮孩子一道学习玩耍罢了。她也从没将自个儿真的当成高高在上的先生,她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朋友情意。她不觉得自己真的有传授什么,相反她自己倒是学到了不少。
不过好在她的大弟子白岚主动揽起教书授徒的活儿,让她省心不少。
“回吧,他们不会有事儿的,四年前他孤身一人都能走出来。”
她转身率先而去,身后六人默默跟随。这种气氛让她很不舒服,他不想呆太久。
小船上,何夕主动揽起了摇桨的活儿。虽然他知道,以追风老人那莫测高深的武道修为,这种事根本不在话下,但他从内心里不想让老人劳累。
追风这几年已很不在这江上渡人了,而是住在了临沧书院。他想照看这两个孩子,馨儿和何夕也想让他住在书院早晚侍候。
李始炁去世后的九月,追风就开始把《太初经》传给了何夕。
《太初经》共分三卷。李始炁先让何夕牢记背熟,之后又一一讲解。
好在何夕绝顶聪明,博闻强记,再者传承李始炁天文地理,道学阴阳,术数历算之学,想铭记这《太初经》自然不在话下。就是追风讲解的时候,他往往也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可即便如此,等他把三卷经书从武道修习,内功心法的角度讲解通透,也耗费了三月时光。
《太初经》本是李淳风赖以修行,以求长生所创的道家无上修行妙法。倘若只是当做内功心法自然落了下乘。可若依道家修行之法修炼此经,没有数十年之功是很难有所成效的,他自己就花了整整三四十年的时光才算把三卷修至大成。
若像他那般修炼,当然不止提升内功修为,而且能驻颜有术,延年益寿。可何夕全无内力根基,他就像当年传授李景铭《太初经》时一般,先从内功入手,纯粹的把此经当成一部内功心法。
当成内功心法,其中就免不了诸多要断章取义,甚是有些经文都完全是曲解了。偏生何夕又是一个执拗坚韧的人,他通贯道学阴阳天文地理,见这经文精妙绝伦,追风如此教他当然不依。所以只要遇到追风所授与他自己所想不一时,总要刨根问题,问个究竟。
好在何夕自己也并非想长生不老,所以认同了追风老人的改动。
但他不懂医道,对体内经脉穴位知之不多。所以这三个月来倒是有大部分时间是,何夕在纠结老人对于经文的改动,还有帮何夕补全穴位经脉的空白。
《太初经》第一卷,《生气卷》:
太初者,始见气也,
气之始而未见形者也。
有名无实,即便有气,而未有形。
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
•;•;•;•;•;•;
这《生气卷》乃是概述,也是形成内功根基的关键。何夕内功初成,也算是把这第一卷练了个小成。
三个月的时间,何夕能有此成就,追风还是很欣慰的。他早就发现,何夕在武学一途的天赋一点都不比李景铭差。
何夕能在短短三个月就有如今的内功修为已经难能可贵,而且并非像李景铭那般一入此道,就沉迷其中而不自省。何夕没少和前院的馨儿和一众师兄师姐们学习玩乐,更是在这三个月里学会了洞箫。
对此追风感到很欣慰,他不再担心何夕会痴迷武学,而罔顾传承自李始炁的术数历算,道学阴阳,天文地理之学。
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也担心何夕所学过多,又都不愿放下,到最后贪多嚼不烂,一事无成。如不是何夕身负血仇,他还真不想传授武学与他。他相信自己还能活个几十年,只要自己愿意,定能护她周全。
不过一来李始炁生前的交代,二来何夕要报仇又要自保,所以在李始炁去世一个月后,他就开始把《太初经》传给了何夕。
《太初经》第二卷,《阴阳卷》:
寂兮寥兮。
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
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
阴阳相济,混而为一。
自一而生形,形生而有质。
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
•;•;•;•;•;•;
《阴阳卷》讲求体内气分阴阳,阴阳合一而现太极。阴阳即分,体内真气可阴可柔,可刚可强,刚强相济。与人对敌时,以柔克刚,以刚制柔,自然立于不败之地。
《太初经》第三卷,《无相无形》:
中宫天极,太一常居。
前列直抖,随北端兑。
若见若否,曰阴阳德,或曰天一。
紫宫天枪,汉抵营室。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
魁枕参首,杓携龙角,
衡殷南斗,魁枕参首。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
分阴阳,及丹田,均五行,通任督。
大小周天,阴阳相济,无相无形。
《无相无形》卷讲求的是体内周天穴道,奇经八脉,如天上星宿。苍龙连蜷于左,白虎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