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情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俗是苦
,绝俗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
人号□[上“雍”下“食”]飧,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性天澄彻,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演偈淡禅,总是播弄
精魄。
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
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
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
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
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有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
自可超物处而游象先。
优人傅粉调[石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弈者争先
兢后,较雌雄于着手。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
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
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空、动静两忘的境界!
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刊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
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
可不慎哉!绳锯材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要努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
者一任天机。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
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
他人捉掇,便超此场中矣。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点念头,是吾一点生生之机,列此即
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一毫不落世情窠臼,
便是一在世出世法也。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