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劝,淡淡道:“此番大获全胜。一时也不会就回西北去,你就留在京中安心过几日太平日子。”见李豫仍有不放心,玲珑暗道这小子出去几年也学精了,一点不如小时候好骗,又道:“你舍不得你的兄弟要去军营里阿姐不管,可总不能一直不回家,将军还懂得进宫看望太后呢。”
李豫这才松了口气,大声道:“这个阿姐放心!”
家中为弟弟回家高兴了一阵,于氏就开始谋划儿子的婚事。李豫比玲珑小不了几岁,现在玲珑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李豫因为长年不在家中耽误的亲事,好不容易将军打了胜仗回来,于氏想赶紧把他的亲事办了。
玲珑积极响应于氏的计划,奈何相看了几户人家,难得满意。倒不是李豫那小子不配合,于氏的观念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她和玲珑的爹看准了就能把喜事办了。相不中原因却是玲珑家中地位尴尬,说显赫,宫中有个女儿是正得宠的淑妃,皇帝现在统共也就只有三妃,谁能说淑妃家不显赫,但论到尊贵,虽沾了李家的亲缘,说到底还是小门小户,玲珑的父亲从前是陇州城的小吏,家中妇孺连官籍都没有,也就是一般平头百姓家。
京中的大户人家,尤其是那些世代清贵,本就不爱把女儿嫁给行伍起家的李氏,更何况还是草芥出身的淑妃家的弟弟。于氏却想给李豫娶一个有门第的媳妇,甚至还希望能借助女方家中势力帮衬在宫中的玲珑,还对玲珑说:“幸好从前在陇州没给你二弟定亲,陇州哪比得上京城,京中的大家闺秀才真真是娇贵的。”
虽然对于于氏想取一位娇贵小姐为儿媳妇的想法并不是赞同,玲珑还是尽力配合,思前想后,李豫的亲事最后还是要给李太后定夺的,不如先回了太后,给李豫在京中弄个差事什么的,安定下来才好慢慢相看,将来也好下娉迎娶。
怎料还没和太后那边提,李太后先一步把玲珑叫道漪澜殿,告诉她将军想在军中提拔李豫,玲珑和于氏都觉得沙场征战危险,不希望李豫一直在军中,可太后已经开口,玲珑不好反驳,只说了于氏想给弟弟娶亲的事,李太后答应会帮着留意。
宫中恩宠权势此消彼长,风水轮转,时间久了,丽妃毒害皇后的事竟就这样遮了过去。丽妃安然无恙,只是这回皇帝好像真厌了她,再不到朝霞殿去,相反一直不怎么出彩的上官初蓉有了荣宠之兆,侍寝几夜,居然怀上了龙裔。丽妃怎咽得下这口气,便是对上官初蓉这位族姐也常冷语相向。
上官太后为不让她们姐妹相争费心圆转,斥了丽妃几回,又把身边得力的宫人都派去上官初蓉的霜华殿,任谁也能看出来这回她是偏帮上官初蓉多些。
残冬败雪还未化尽,钟楼空灵的嗡鸣回响在宫廷上空,沁入骨髓的寒意似乎要传达的是无声的寂寞和惆怅。皇后陶氏没有熬过这一年的寒冬,也许心灰意冷比冰融雪化更冰冷刺骨,她病弱不堪的身子无论什么样的寒冷都再经受不住,未及出暖花开,她的生命在回荡的晚钟里走到了尽头。
后位和体面,最终还是属于她的,谁也抢不去,皇宫里处处飘荡着白色的帷幔,生生盖过了残冬的雪色,帝亲自守灵七日,华丽风光的大葬,群臣和嫔妃的哭送。她的父亲加封为锦乡侯。陶氏之父本为骁卫将军,早几年封了护军,如今更是贵为侯爵,骁卫一职早已易于他人。
皇后生前避见外人多时,连皇帝驾临含象殿都不见,言未尽到皇后之责无颜面圣。身着素服立于含象殿外,这座殿宇将会有一段时间空落下来,玲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站在这里,只是路过时想到这里看看。她对陶氏从来都是恭敬的,也没有想过取她而代之。后位与体面真的是陶氏想要的么,玲珑不及问过吴冲得知,但总觉得,真心所爱也许要用同样的真爱之心才能感知,这种想法可能流于文艺和浪漫了些,可单单予所予求是不够的。
忽而听见里面传来喧闹声,微微凝神,虽皇后已经停灵别处,可在含象殿中喧哗还是触了宫规,将手炉递给素莲,扶门走进含象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