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多学个皮毛,很多人都不承认,但是事实如此,如果没有高考,让那么多人能通过背书做题考上大学,而是像欧美那样,除了书本知识,再加上学校的社交活动,是否参与义工,以及是否有杰出的体育成绩——请相信至少能刷掉很大一部人。
虽然大部人分不会喜欢,但这个提议是皇帝所需要的,在这个年代,坐船到另个洲,千万不要怀疑所用的时间之久,体质不够好,说不定就能体验到在内陆无法体验到的水葬。另外,皇帝虽说希望能够得天下所有才能者为天下人效力,但是作为统治阶级,不是那么希望各个阶级流动太过,而且对一个国家而言,这也不一定是好事,兴许有人不明白,这跟阶层有什么关系,可是,能够学到必要的文化知识,懂得人际交往的诀窍,还能够进行正确有效的体育运动,有多大的可能性是平民阶层或社会底层的人呢?这么说起来,的确很不公平,但事实就是如此,并且一直如此,就算是现代,一个无任何背景的人,想从一个阶层迈入更好的阶层,十分困难,哪怕这人挣得千万家产,也不过是前进了一小步,过得比以前好,身边有几个同样有钱的朋友,可真正的上流社会的沙龙还是没有他的位置。这一点,奏折上不会说明,但他们这些统治者都心知肚明,科举虽然让寒门子弟有了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可跃过龙门之后,鲤鱼变得永远是草龙,和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龙,还是不一样的。
这份奏折在某一程度上迎合了皇帝的想法,但是这需要更多的大臣支持,皇帝开始在早朝上宣布自己想派遣大清使团出海,以及增强体育教育的想法,这两者可作为互补。要想出海游学,除了强健的体魄,还要有愿意接受新思想的头脑,皇帝这几年一直在想方设法改革教育,就是希望能教导出一批能够为他出海游离,能够虚心接受他国所长,正视本国的不足,同时,不可一味否定本国,褒奖他国,皇帝觉得,后世很长时间,这是这种风气,将自己国家的一切不分好坏全部否定,而他国的所有都是好的。
不过只一本奏折是不可能立刻发生变革,但有人提出,不管朝中支持的朝臣多与寡,这事都引起一阵风波,自古常常嘲笑文人“手无束鸡之力”,可文人何尝不说,此句讲的是韩信,韩信虽无束鸡之力,可也被封大将,胜过武夫。
自然有人反驳,说从古至今,能文能武的能人比比皆是——
天下学子苦读圣贤书,岂能像武夫一般,动枪动棒——
若无武夫,何人能守护边疆,何人出兵迎战,再则,无论帅才,将才,也是文武双全之辈——
诸葛亮一点功夫都不会,还不是统领蜀军——
——从古至今,从来都是以文治国——
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有皇帝愿意,又有以傅恒、纳布尔为首的臣子支持,还有宗室各位王爷为皇帝马首是瞻,事情就有进行的可能,大不了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来,不过以后,毫无背景的文弱书生想出头就更难了。
至于出海游历,吸收他国精华,又是一场论战,什么本国地大物博,历史渊源,祖宗家法之类的都被作为此事不可行的理由。
不过他们找出理由反对,自然能找出理由反驳他们,皇帝是铁了心要此事成功,是不肯松口的。
为了支持皇帝,和亲王忍着心头滴血的痛,提供儿子——傅恒和纳布尔也是同样,甚至愿意捐出部分财产,纳布尔更是钻心之痛,他的亲孙子竟然各个都想去。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民族主义分子,怎么处理的?我觉得跟他们讲理是没有用的,用暴力更容易解决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