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江南乃鱼米之乡,素有天下粮仓之说。如今,猛一遭此大劫,不光是江南不稳当了,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雍和帝大急,连夜召集臣工,商议如何救灾了。李鼎李嵎等也敢进了皇宫。人心惶惶中,并没有人注意,一直没当差的大爷李棣,也没留在府中,更没人知晓他的去向。
这一商量,就整整一个通宵,连天色大白时,都没能得出定案,只是,互相拆台互相推诿的,大有人在。
雍和帝气得脑门子青胀,偏这些吵闹,都有理有据,让他无法发火。只是,这事等不得,所以早朝上接茬吵,还是吵不出个名堂来。
只是,不管是天子还是臣工,都是人身肉体,虽然可以抗得瞌睡,却架不住不吃不喝以及五谷轮回。不得以,只得暂时放人回去,下午接茬来。
李鼎等出了宫就是被下人架上马车的,回来以后还唬了家人一大跳,忙忙的上下左右服侍着,李鼎让各人都回去休息,只留着大孙李棣在身前伺候着。
如此往复了三天,终于定下了应策的章程,只是在派去江南赈灾的人手上,大家又有了争执。一边说,该派能吏,如吏部某某,江南如今大灾,又几处的官员都殉难了,该派在这上头有经验的,把当地的架子个搭起来,没有这个架子,该怎么组织赈灾?又有一边说,确实该派能吏,但得是户部某某,这赈灾。是跟银两钱财大交道,得派个熟手。
这一下,吵得比以前更凶了。这两边的推荐还在其次,可户部吏部的人明显在推委。吏部的人说户部经验不可缺,该是户部的,而户部的人说吏部履历不可少。因该吏部才好,这吵着吵着,又到了礼部头上,接着六部九卿无一幸免。
原本,赈灾是个肥差,是因该互相争抢的。可再肥,也得有命拿。这地龙翻身,可不比水灾旱灾。那可没个准数,谁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又在哪里再次有地动余震?
这样争吵着,安国公李鼎使了个眼色。就又有人说,这次,得派个有威望的皇亲才是,以示陛下的看重,最能安抚民心。民心稳,则无大碍矣。
这话一出,刚刚吵翻天的朝堂上,忽然静默了一下,然后。就嗡嗡的,一致夸赞这个提议好,相当好,请圣上明鉴云云。然后,好多人的眼神,就在这十三王爷世袭罔替恭亲王身上打转。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圣上见此。心中重重地打了个突。他这个十三弟,为自己能等大宝出了大气力,可以说,若没有这个弟弟,自己也坐不上这个位置。而且,现在自己开始清洗朝堂,十三弟也是自己的左臂右膀,自己怎么可以让他去如此的险境,那不等于是自己自断臂膀吗?
可,朝堂上众臣一致推荐,不太好反驳啊,再说,其实这个主意还真不错。
就在这个犹豫当口,一直在朝堂上作影子装背景的理亲王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后,道:“万岁,臣下这许多年,领朝廷的俸禄,受陛下的关爱,心中感激,难以言述。幸好,臣下乃先帝爷的龙孙,是陛下的侄子,身上流着皇家的血脉,如今,江南如此,臣下虽无重望,但却想为陛下分忧。因而,臣下自请,请陛下准许臣下前往江南。”
理亲王这话一出,朝堂上一阵静默,然后又是更大的嗡嗡声。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说好的,当然不会说理亲王乃先帝爷的嫡孙血脉正统,只说连皇上也亲口称理亲王仁厚,当得起这个差事。而说不好的,只挑着说理亲王毕竟年轻,也不说他平时啥都不作,只说他往日比较清贵,不沾俗务,忙忙得推荐恭亲王。
雍和帝现在心里真像是一锅开说,不断地翻腾着。要说,这理亲王去,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现如今,那里是个险地,若理亲王去了,正好被余震所害,那么,多年的包袱就解决了。但,江南毕竟是那个废太子哥哥势力聚集的地方,当初先帝爷竟然害怕那个太子哥哥没钱花,默许他在江南培植势力收敛钱财,现在让这个侄子去,是不是冒险了?再说了,安抚民心,可民心看到的是这个理亲王亲涉险地,自己好好在这龙庭坐着,离得远着呢,还要写罪己诏,到最后,谁知道这小侄子怎么安抚的民心,又为谁安抚的民心?
雍和帝真是头大啊,可是还真是左右为难得很。正吵吵得凶的时候,忽然老臣安国公李鼎出列,启奏道:“陛下,在老臣看来,这恭亲王殿下和理亲王殿下,俱是上佳的人选。各位同僚这样争执,一时也分不出左右。想来,陛下一时上头,也难以抉择。依老臣看来,不如先放一放,让各部先按先头的章程操办起来,等那些琐碎事操办的了,想来陛下这儿也有了决断了。”
这话,真说到了雍和帝心里了,这样子,不但让他有了时间考虑,也有时间跟人商量了。只是,什么时候,这个李鼎这样向着自己了?难道说,他们这一批老臣,其实并不想理亲王涉险?
雍和帝心里虽转着心思,面上却反应不慢,忙夸奖了老臣李鼎,而后,就着各部行事了。原本雍和帝打算散朝了,自己去找十三弟以及各心腹好好商量一下子,就见礼部的人忽然又跳了出来了,这礼部的人说话啰里啰唆,兜兜转转,可听到最后,就让人听明白了一个意思,万岁爷,您的罪己诏呢?
要说,古代皇帝这点上是满身先士卒的,天下有个七病八灾的,他就要往自己身上抗,总归是他没做好,上天才下了惩罚,所以,要公开检讨,这个,就是罪己诏。当然,除了这些厉害的灾难,什么天狗吃日啦,血月啦,这叫做天有不祥异兆,是上天对他这个天子的警示,他也得检讨。
雍和帝歪了歪嘴,心里咒骂了一声,才想着这摊子事情,这事情就跳出来了,还真一点都不让自己喘息啊。
只是臣子已经提出了,而且这个自我检讨,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早晚要做的,就算雍和帝现在心里憋屈的要死,还是连连点头,还要违心地夸奖那个礼部臣子。不过,心里却死死的记住了,老小子,等着瞧!
雍和帝这一点头,满堂朝臣就又马/屁如山,一连声地说圣上英明,圣上仁厚,圣上为了天下安泰,不惜自我检讨,等等等等。不过,这些马/屁,还是让雍和帝心里舒服了点儿,哎,朕的委屈,是为天下百姓,值了!
这边雍和帝少有的晕乎了一下,就又有人不识相地跳了出来。雍和帝一看,气乐了,这回,改成是九卿的人了,好,好,朕的臣子中,还真有不少事儿妈呢!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