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天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6 张家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鼎看着李秋水痛快地认输了,又是一笑,然后压低声音,轻声跟秋水说到:“既然你这么乖,我就告诉你个秘密。其实啊,你太爷爷我年纪大了,已经没那个力气复盘了。你明白吗?”

    李秋水愣愣地看着老太爷李鼎,什么意思,老太爷耍了她?好半天,总算是回过味儿来了,恭敬地婶蹲福礼,“我明白了,太爷爷。谢谢您!”

    老太爷水平威势放在那儿,秋水想当然不会认为太爷爷不会是诈自己的,想当然认为老太爷能复盘,既然老太爷能复盘,自己还是逃不过个输字,所以很痛快地认输了。可现在老太爷却告诉自己,他还真的是诈了自己。这会儿,她真的明白了。老太爷是在告诉自己,什么时候,都不要太主观臆测。

    只是,秋水鼓皱着脸,“那还真不容易啊。”不要主观臆测,那只能是要充分了解对方,充分了解局面,这个,谈何容易!

    李鼎这会儿更开心了,“就算不容易,也要慢慢学啊。总比老是稀里糊涂的输好。”

    “是,太爷爷!”李秋水看着太爷爷笑眯眯一副了然的样子,心中不由一动,老太爷,其实都知道吧,今天的,以往的,其实他都知道。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不想府里太闹腾吧?那么,今天,除了庇护自己,除了给自己上课,也是要让自己明白,不要太过分吧?

    于是,秋水有乖巧的加了一句,“秋水明白了。会好好的规规矩矩的学的。”自己会规矩的,在规矩的范围内不过分的小打小闹。

    老太爷当然也听懂了,“你这个丫头,真是个不吃亏的主。得了得了。回去吧。哦,记得带上那些瓶瓶罐罐的,这套茶具。也给你了,仔细些。这炉窑出来的,只有两套。是先帝爷内制的。如今那一套还在宫里,也不全了,摔了个杯子。”老太爷说着,有些缅怀的神色,到底是上了年纪了。容易想起过去。

    李秋水有些不忍看太爷爷如此的神情,老太爷,可以是往日一样威势大开像只猛虎,也可以像刚才那样笑眯眯的像只老狐狸,可现在这样那个老态尽显满脸沧桑的样子。却让她看不得,老太爷还不到七十呢。

    秋水凑上前去,笑嘻嘻的说道:“是,秋水明白。谢谢太爷爷,今儿个,偏了太爷爷的好东西了。”

    李鼎回过神,挥了挥手,“去吧去吧,真会缠人。你爹怎么养出你这样的女儿的?我的好东西。自然会偏你的。”

    李秋水停了停,这话的意思?看了看李鼎那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又想起那块暖玉,也不再说什么了,行了礼,走了。来的时候。是带着个丫鬟走过来的。离开时,是老太爷让人驾了小车送回去的。还让四个人手里捧着东西跟着。

    看着秋水小小的个子,行礼告退,李鼎在心里叹息着,可惜啊,是个闺女。不然,有多好啊!不过,老大都这么把年纪了,只有一个闺女,实在是不像话啊。

    其实,李棣才回来没多久,李鼎就跟他说过子嗣的事情,只是李棣说,这事不急,府里的将来还没着落,不想白添了人口。

    那时候,李鼎默认了。可现在想想,这还真是个因噎废食的事情。若争他那个五年十年的,难道,就五年十年以后在添人口?

    李白氏的身子到底如何,李鼎没有过问,只是想来是有碍的。只是孙儿太看重妻子了,为了她,还做出这私奔的事情,虽然是被算计了才一走了之的,可还是让李鼎有些不乐意的,所以,对于李白氏还真是喜欢不上来。现在这大孙媳妇的身子,又不太妥当,总要像法子慢慢劝着棣儿才好。不过,先等过了眼前再说吧。

    李秋水从松涛堂出来,又是带着老太爷的人又是有老太爷的东西,这事情,不用秋水宣扬,内院里都知道了。

    李白氏一个晌午觉起来,就去看看自己那宝贝闺女,哪想到,这人一去,才知道女儿根本没才自己屋子里待着。再一问,听说女儿去了松涛堂,临去之前,还多穿了几层下裤,这就发了急了,就要松涛堂去找闺女。

    奶娘本来想着等大爷回来了,再把今日外头的事情告诉大爷大奶奶,省得奶奶一个人发急,可现在也顾不得了,当下把事情给说了。

    李白氏听了奶娘告知那些事情,真是急得不行。忙忙得就要备车给老太爷去请罪。只是才出了园子,就看着女儿这样子回来了,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了。只是,还是好好数落了秋水一番。又忙备了些东西,李白氏带着秋水,亲自跑了次燕子坞,只说是孝敬小张氏的。

    小张氏倒是没有像难为二奶奶三奶奶那样,把人晾在了院子里,而是马上让人进去了,还笑眯眯的拉着秋水,跟大奶奶和蔼地说着话。足足留了一顿饭的功夫,才放人走了。

    对于这样跑一次,李秋水是不乐意的,只是,被李白氏狠狠地敲了下头,教训到:“倒是会发狠的。只是也别忘了,花花轿子人人抬。还要在一个府里过日子,怎么说,你都是小辈,得敬着长辈。”

    李秋水乖乖的应了,虽然知道她娘说的是正理儿,但还是在心中撇了撇嘴,想起了以前跟爹爹的对话。

    其实,李秋水真不是太莽撞的人,早在去年回京的路上,她就磨着奶娘打听着这位小张氏了。

    奶娘经不得秋水的缠人,又想着京里高门大宅的那些事情,就把底都透给了秋水。

    原来,爹爹的外祖家与李老太爷那时同朝为官,两家人走得很近,然后就替家中儿女定了亲,这定的就是爹爹的亲身母亲,张家的嫡长女,也就是张氏,与李老爷李嵎。张氏比李嵎大两岁,幼时曾玩在一起,李嵎对这个姐姐也挺尊敬的。后来张家做官外调,一下子去了两湖地区。那时张氏已经过破瓜之岁,为免奔波送亲之苦,两家也就提前给孩子成了亲。当然,这些只是奶娘以前在京中可以打听的,到底做不做的数,就不得而知了。

    成亲后到底如何,奶娘自然是不会对秋水说的,只是含糊着两人还是姐弟情深。这样,就过了几年,张氏并无所出。而此时,张家却出了大变故。那时,张老太爷任上突发洪灾,洪灾后又是时疫,张老太爷就殁在了任上。他这一殁,老太太也跟着去了,张氏的弟弟和妹子送爹娘的灵柩回乡,而后再操办丧事。哪想到,丧亲之痛再加上连日的操劳,竟让张氏的嫡亲弟弟,张家的唯一嫡子也跟着病了,最后那里面到底是如何原因,也没人说的清楚,只是最后连李嵎都没来得及赶到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