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大家都知道所谓公主出家修行不过是因为年幼,怕成王求亲,这才不得已为之,如今和亲事了,自然就可以回归红尘了。
圣上与皇后等人也心疼女儿,于是钦天监也适时进言:今年的灾难已是过去,公主乃是金枝玉叶,再祈福下去,却又要折了百姓的福分。公主们便顺利回了皇宫。
只是李淑妍却不得不在观中修行满一年,因为当日圣上亲自说了因为她的八字于国于民有利,这才强行拒绝了成王的索要,如今倒不好与公主们一同下山。
圣上也怜惜她在山上清修太苦,不仅派人对观中主持说请,道她是贵女不必遵守观中的清规戒律,只要早晚为民祈福即可,还让绵乡伯府又送了些她用惯了的丫头嬷嬷上去。
因为杨家治军严格,圣上因嫌他们会碍了自己的事,便借口公主已回宫,便不用再劳动杨家军,趁机换上了自己的心腹,为他以后上山与淑妍相会创造条件。
罗嬷嬷不得不再次上山伺候李淑妍。随着府里的人上山,李淑妍也知道了山下发生的一切。她不由怀疑,自己穿越一次难道只是一个女配,只是为了见证一个古代女子麻雀变凤凰的历程,只是这段历史的一个匆匆的过客?
怨不得她这样想,这大齐朝的门第观念还是很森严的,而李淑婉的事情太过神奇了, 不过是个乡下丫头,也见过她几次,皆是平平无奇,如果没有开金手指,怎会让那霸王杨浩不顾一切地从成王手中夺得她。如今还一跃而上成了世子夫人。
李淑妍有些拿不准她是否知道自己的秘密,如果说她真的没了记忆,没得一点先机,一个土生土长的女子,能走到这一步真是上天莫大的眷顾;如果说她还记得前世的事,却不见她趋吉避凶。疏远杨浩。行事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只能说李淑婉是上天眷顾的宠儿,李淑妍坚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她只要活出自我就好。
偏又有人多嘴,将杨浩后来大闹绵乡伯府的的事情也一一说给了李淑妍。李淑妍听说不独祖父卧室便是自己的房中也被杨浩泼了狗血,而满京城的人却无一人说其行为不对,她不由喃喃道:“在这没有人权的时代。权力果然是这世间最好的东西。”
杨浩见公主们下了山,脑瓜子灵光一闪,最近忙得昏了头。竟是忘了圣上他们了。杨浩忙进宫去求见了圣上,明里暗里示意自己就要成亲了,作为姐夫也要表示一二的。
圣上就不明白了,这些年杨浩怎么就这么看重这些黄白之物,果然娶妻得娶贤,杨浩寻了小户女,也跟着变得小家子气了。他便是不来。到时自己也会照例赏些东西的。
不过杨浩既然能拉下脸来求,圣上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除了例行赏赐外,圣上又格外赐下一大堆的东西。皇后及太子公主等也纷纷以金银珠宝等表示了他们的恭贺之情。杨浩满载而归,笑得合不拢嘴。
成亲之日来临前的几日,大丫夫妻带着儿子小虎子也及时赶来。李家此时也算是一家团聚了。大丫拉着出落得花骨朵似的妹妹,直道:缘分果是天注定!当年再也想不到,妹妹会真嫁给杨浩为妻。
虽然这几年时常有些书信来往,大丫也一直都道自己过得很好,二丫也知前世姐姐过得幸福,果然这些日子里,姐姐话里笑里都是满满的幸福。
冯长富笑道:“本来该早就动身的,不过那里才发现你姐姐又有了身孕,头三个月不敢上路,所以这拖到现在。”
李家众人自是高兴万分,一边又小心地照顾着大丫,大丫笑道:“我这胎稳得很,偏他不放心,生生拖到现在。”
众人忙道还是小心些好,二丫一边哄着小虎子,一边羡慕地看着姐姐的肚子,此生她也定会做母亲的。
杨浩听说了李大丫夫妻来了,便抽空也来看望。杨浩五官端正,又一身世子服饰,三分的人才都能趁出八分的相貌来,李大丫夫妻不由唏嘘,几年不见,杨浩越发的器宇轩昂,英俊潇洒。
杨浩也不见外,只对着他二人叫道姐姐姐夫,冯长富本来还有些胆怯,见杨浩如此,不免也拿出姐夫的款儿来,见杨浩并无不悦,不由暗自点头,又想到堂堂侯府世子也在自己面前恭恭敬敬地,心中万分得意。
迎亲之日终是到了,李母谆谆告诫女儿,以后嫁入侯府一定要孝敬公婆敬重夫君,行事循规蹈矩,不可再如在家一样毫无拘束。二丫忙一一应下,也劝母亲等人不必伤感,横竖都在京城,以后想见也能见得到。
李母又吭吭哧哧地说了几句闲话, 二丫便明白了母亲想要说什么了,她已经不记得前世母亲是如何教导自己的,现在面对面地听母亲教导自己房中事,实在是让人面红心跳,羞涩难当。
李母吭哧了一会,终是没有说出什么四五六来,便扔下一个小册子,留下一句话便溜了:“明日洞房时,姑爷要怎样,你就怎样,女人都是那样过来的。”
第二日一大早,就有喜娘来给二丫开脸,二丫只坐着任人打扮。当二丫穿着世子夫人特有的服冠时,众人都惊呆了,这哪里还有那个乡下丫头的半点影子,端的天生便自带一种贵气!果然是人靠衣装了。
此时京城众人见到自李家抬出的嫁妆,也是个个都惊呆了。
第一抬嫁妆是圣上及娘娘赏赐的金玉如意及名贵古玩字画等,难得这个体面,却也是众人早就想到的。往后则依次是金银玉首饰,绫罗绸缎,皮毛衣裳,丝绸被褥,抬抬都塞得满满当当的。接着便是代表了田庄地亩的捧盒,却是六个庄子,二十顷地,再后面则是药材家具摆设等,整整七十二抬嫁妆。
有些人便默默在心中估算,虽然一般的世家女也会置办七十二抬嫁妆,却不如此实诚,而今日李家可是抬抬皆是满当当,怕是没个七八万两是办不下来的,更逞论那些古字画可是不可估价的,而且压箱底的银子还没展现出来呢。
李家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虽说是绵乡伯府的嫡长子,却不能自那府里得一分一毫,所以便是他全家都自卖自身,也未必会凑够七八千两的银子,这显见得是忠义侯府给置办的。
不管是谁给置办下去的,如今作为嫁妆,便只能是属于李淑婉的私产,也就是说这次忠义侯府只给世子夫人添妆便不下十万两,要知道前几年绵乡伯府的大小姐出嫁为世子夫人时,七八万两的嫁妆已是贵女中顶尖的了。众人越发的心痒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