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很争气,故自是有一股傲气在心头,如今已是昭武将军的林振威更是如此。然自古伴君如伴虎,历来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为此,第一代定国公府便在朝堂稳定后,上交兵权只做个享福的国公爷,偶尔调教下子孙。而历任定国公也是如此,如有战事便披甲上阵,如果边关安稳便解甲归田,子弟们平时也偶有为武官的,但皆是品级不高只为锻炼一下,且决不与边关将领相交过深。因此尽得君王之心,一直荣宠不衰。
对于这杨家,林振威颇有些瞧不起。护国大将军是行伍出身,能得到现在这般荣耀,倒也是运气极好的。四十年前,景帝宠信当时的皇贵妃,故外戚专权,卖官鬻爵,朝野一时乌烟瘴气,而民间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偏当时景帝欲废当时的太子,想另立皇贵妃生的儿子。幸有大官直谏太子无德行上的过失,而皇贵妃之子太过年幼,尚不能看出才干,若此时改立太子恐动了国本,于国于民皆不利。这才一时不能成。后太子代天巡边时,景帝竟意外驾崩,临终前下昭书立皇贵妃的儿子为帝,如此倒也罢了,偏又指太子谋逆,竟要赐死太子。一时朝野哗然,民间流传起古代秦时秦二世与公子扶苏的故事来。
于是天下人坚决拥立太子为帝,当时定国公空有将才却无一兵,既不能助太子,又不想助皇贵妃一派,只好抱恙在身躲在家中。终是当时的戍边将军现在的护国大将军异军突起,一路护着太子,打败朝庭的那些虾兵蟹将,最终助太子登上皇位,而杨将军也被封为护国大将军。
因当时皇贵妃打着景帝昭书的名头,说是太子谋反。于是几个有势力的王爷将领们存着“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侥幸,趁着太子刚坐江山还未稳也起了异心,想要割据一方坐坐皇帝尝尝。当时的北蛮国和东临国也趁机分一杯羹,于是护国大将军全力对付外敌,而定国公则对付内乱,倒也分工明确。最终,经过十几年的内忧外患,终是天下太平。论功行赏后,定国公照例窝回了家,而护国大将军却因故土难忘,仍是留在边关,他的两个儿子也皆是上将军,守卫边关。
一时大家皆认为杨家手握重权,只怕会失了圣心遭了猜忌,却不想皇上仍然全心信任杨家。
而杨家不仅得享富贵荣华,更有鲜花着锦之盛,那就是皇上为太子求娶杨家长女杨清为太子妃。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