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秋月看到静谧了夜空中飘着的,可不就是孔明灯。
看到福惠雀跃的脸,秋月不禁也动了心思,对胤禛笑道:“那咱们也去买两个孔明灯,到河边放放,祈祈愿。”
胤禛颔首,与秋月一同向河边走去。
街上人虽多,但中秋节毕竟不同于上元那日,可以走百病放河灯。
是以河边人并不多,毕竟依照传统,这日每家每户都聚在一起团圆,吃月饼,赏月。
也正是因为街上人不多,胤禛考虑到较之大型节日街上的车水马龙,如今是热闹又不失安全,这才带了两人出宫。
待侍卫买了灯,又买了笔墨,秋月和福惠取了一个灯,也不要苏培盛帮忙,只接过他递过来火折子,两人兴冲冲的捣鼓孔明灯。
只要火不灭,灯很容易就会被放起来。
很快热空气就将一个灯吹的鼓涨了起来,秋月稳着灯,接过苏培盛递过来的笔,在空白的纸上提笔道:
玉轮千载,谙解人世几悲欢?
莫叹尘缘如水,应识光阴似箭,弹指老红颜。
趁此中秋夜,情线共婵媛。
写完最后一笔,秋月松了左手,仍孔明灯随着轻柔的夜风飞到天际,直至消失不见。
「玉轮千载,谙解人世几悲欢?」胤禛略显呢喃的话在秋月的耳后响起,“为何写这么悲凉的语调?”
“难道不好么?”秋月扭头问道。
“好是果然好的,只是太作悲了。
秋月笑着将笔递了过去,道:“那让妾看看爷佳作。”
胤禛瞥了她一眼,接过笔,在侍卫新弄好的孔明灯上提笔道:
花好枝头月色新。看花赏月属闲身。
姮娥更是多情甚,个个樽中送一轮。
“中规中矩,乏善可陈。”秋月笑着点评道。
被她这么一说,胤禛瞪了她一眼,方将手中的灯放了,“比你那「谙解人世几悲欢?」要好。”
秋月扑哧一笑。又见胤禛脸色愈发的难看。更觉有趣,眼里满是笑意。
见她如此,胤禛心里微微气闷,恰好此时凉风从河面吹来。带来丝丝凉意,忆起秋月在那副图上写下的「可奈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胤禛略一沉思。在苏培盛新拿过来的孔明灯上写下:
夜寒漏永千门静,破梦钟声度花影。
梦想回思忆最真,那堪梦短难常亲。
兀坐谁教梦更添。起步修廊风动帘。
可怜两地隔吴越,此情惟付天边月。
随着他一句一句写下,秋月面上愈发新奇,待最好一笔落下,不禁抚掌道:“好诗,果然好诗,若爷肯花一丝功夫在这上面。只怕将来是也不输李杜的一大文豪了。”
写诗其实并不是仅仅是见了才做,就像红楼里面说的。“古人写诗,也不过都寄兴寓情耳;要等见了做,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写诗更重要的是诗人描写的那种意境,好比小说家写小说,不过是虚幻而已。
而胤禛这首,描写了作者夜晚梦见美好的爱情往事,被惊醒后对无法相守的爱情的无限惆怅之情。
入梦,听漏,钟鸣,惊醒,兀坐,起步,风起,帘动,慨叹,望月,一个个动作描写细腻而生动。在寂静黑暗的夜晚之景中见孤寂无奈之情,是所谓触景生情。
果真是情诗中的佳作,也难怪秋月抚掌而叹。
这厢福惠见两人写的开心,不禁也拿了毛笔,在孔明灯在留下了略显整齐的墨宝: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便也放了一盏灯。
胤秋二人看的新奇,面面相觑了一眼,秋月抱起福惠问道:“福儿,这两句是你写的?”
福惠摇了摇头,“是四哥作的,福惠上次去四哥那儿玩,便记住了。”
秋月松了一口气,她就说儿子是天才,一起生活了这么久,怎么就没发现。
但看着慢慢飘远的灯,心里不禁暗自思忖:虽不是福儿所做,但自个教他这么多诗,他怎么就恰好写了这句。小小年纪,在这团圆之日,写下如此悲戚之语,只怕非福寿之辈。又思及方才胤禛「可怜两地隔吴越,此情惟付天边月」之语,更觉不详。
想到此处,不禁有些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望着远去的孔明灯不语。
胤禛见秋月面容似悲似喜,恐她劳乏了,接过福惠,“河边风大,且时辰也不早了,咱们且在逛半个时辰,便回去。”
秋月本没了兴致,但见福惠满脸兴奋之色,也不忍拂了他的意,只得忍下满腔心思,应了是。
只是到底没了方才的心思,胤禛是何等人物,哪能不觉,只在外头又不好细问,便压下疑惑,两人各俱心思,陪福惠草草看了看街景,不到半个时辰便上了回宫的马车。
车里福惠早睡下了,秋月慈爱的看着怀里的福惠,将头搁在胤禛宽阔的肩上,只觉得温馨的悲凉。
马车缓缓移动,秋月想着自己的心思,猛然间听胤禛问道:“从放玩灯你就不对劲,究竟怎么了?”
秋月被他突然的出声扰了心思,不知如何做答,也并不想回答,只阖了眸子,握紧了交缠的手,幽幽叹道:“半世浮云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后面一句是: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两人都知道。
胤禛微僵了身子,半响才抿唇道:“你放心,你这病,总是想太多的缘故,但凡放宽心些,也不至于一日重似一日了。”
她的身子,自入宫以来,更加不好了。王太医每日把平安脉,总是说她思虑过重所致。
秋月睁开眼。他亦侧过头,两人凝眸,秋月晒道:“臣妾有何不放心的,皇上宠爱臣妾和福儿,是举国皆知之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胤禛眯了眯眼。犀利清冷的眸子死死看进秋月眼眸深处。“你这是在怨朕!”
不是疑问,是肯定。
秋月敛眸,“臣妾不敢。”
胤禛捏住秋月的下巴,抬起她的头。盯着她道:“你的确嘴上不敢,心里却是埋怨的不行,朕却是不知。朕哪里亏待你年秋月,让你心里总是埋怨朕。但凡朕有了空闲,总是去你宫里。但凡有了好东西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