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送我离开了,我走得很远回过头看去,依然可以看到父皇娘亲朦胧的身影。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用最快的时间把要学该学的东西学好,尽快回京。
来到了独一城,感受着娘亲在这里掘起的地方,以前娘亲所居的城主府依然还在,因为娘亲的两位师傅,一代大儒原立本于皓然就住在这里。我们五个,是以两位师傅的远房亲戚进的独一城。关于这两位师傅,我听娘亲提到过,娘亲对他们二人一直很尊敬,直说没有他们,断然不会有她今天,是以在面对两位师傅时,我便是以徒孙之礼拜下。
两位师傅是知晓我的身份的,所以我的礼,他们也只是侧身半受,之后听着他们询问我娘亲可好,语气中满满的都是对娘亲的关心,我更是认可了他们师祖之名,拿出娘亲让我转交的信双手奉上,并说了一些娘亲和父皇之间的事,两位师祖接到信看了一遍之后,便说让我们先去洗漱更衣之后再说。
城主府的格局确实很像娘的行事,简单大方,又不失气势,我被两位师祖安排到了娘亲之前住的院子,两位师祖暗示我府中下人都是精明忠诚之人,倒不必担心他们会把府里的事传了出去,我听之心中大安,便放心洗漱用膳。
仔细观察了一下府中的人,似乎都是有武功不低的人,听到师祖说起这些都是早年娘亲还在独一城时选出来的人,这些人都是福总管一手调教出来的,我便明白了。我如今一身武功,那也是福总管教的,说起福总管来,总有许多话可说,他曾经伺候过我的外祖父,对娘亲也是忠心耿耿,一直代娘亲掌管内院。对于我嘛,打小他就总是背着娘亲偷偷给我吃点心,跟我疯玩大闹,每回出了什么乱子都是他帮我顶着,我也很喜欢平福总管的呢。
以前我就总听到人夸奖娘亲,可是这些都不比亲身站在独一城时,听着那些老人绘声绘色地说起当年的事。独一城原来还是一个三不管城,亦是犯下重罪的囚犯的流放之地,一片荒芜,更有强盗出没,没有人会想过有一天,这样一个人神鬼厌的地方,竟然会有今日的繁华。
我听着老人说起娘亲小小年纪收伏强盗,带着众人开荒引水,重建城池,挑起大楚与蒙古相争,以期让独一城得有喘息之机,借此壮大,既为娘亲的足智多谋而引以为傲,又心疼娘亲当初的艰辛不易。当听到大楚与高丽都想可以吃下小小的独一城时,我为娘亲担心;得知娘亲如何不费一兵一卒,大败大楚十万大军,我亦为之振奋。那是我娘亲,得万民敬仰,受万民爱戴的独一城城主,皇慧尊贵郡主,那是我娘亲,我娘亲。
当听完所有关于娘亲掘起的故事时,我兴致勃勃地给父皇写信,信中直夸赞父皇有先见之名,早先一步把娘亲拿下,要不然,哪里有我的存在啊。别人只能以父为荣,我不仅有一个英名的君主为父,更有一个明理慧智的娘亲,父为我荣,母亦为我荣!
在独一城的日子,我除了同往日般入永恒书院念书。亦听从两位师祖所指,听闻院中诸多学子,谈古论今,直指时势变化。着实受益非浅,我自知自己年幼,缺或甚多。见识亦非出众非凡,是以谨记父皇娘亲教诲,多听多看多问。于永恒书院一年,两位师祖突然说要将他放入军营历练,我被唬了一跳,他二人又说此是父皇和娘亲的主意,不日我便接到了父皇的信。父皇信中正是与我说了入军营历练的得失。枪杆之下出政权,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荣,前提之下必须要有一支强悍的军队,保家卫国,让人望而生惧。作为一个皇帝。手握军政是立足之根本。
在父皇和娘亲的自幼教导下,我从一开始吃惊他们的决定,在父皇写信来说后,就已经完全认同了这样的决定。我一直都相信,父皇和娘亲不管做了什么,都是为了我好,在我没有完全的长大,有足够的辨认是非的能力前,我都会听从父皇和娘亲的吩咐。依着他们的决定去做。
还记得娘亲曾经说过,当兵的最是直爽,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好。一入军营,我和所有新招来的士兵一样,是最底层做起。这也让我真正的经历到娘亲所说的,艰难困苦。当然,我算是军队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个兵,很多人曾经问过我,为什么那么小就来当兵,我随便找了一个借口,说自己因为打小娇生惯养,父母看不过去了,所以一气之下就把我丢到军营里来历练,就是希望我能长长志气,别丢了祖宗的脸。
那些人听了我的借口,但是有很多不相信的。我的相像七分似父皇,三分似娘亲,虽然一直以来我都勤学练武,长得比同龄的人要高得多,但我的性情并不娇纵。正如娘亲所说,所以这些当兵的不太相信我的借口,可一起操练,打斗之后,我还是很快地在军营里交到了朋友。
军营每个月都有四天的假,当然特殊的情况除非,如今天下太平,军队的训练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不过,也不知道我的运气是好还是不好,我入军队三个月,高丽旧臣叛乱,我们那一队被点出征平叛,有也有幸亲自见识到了什么叫战争。这一声平叛,所废不过一个月,但在这一个月,我学到了很好。重回独一城时,我用堆积了半年的假期回到城主府的时候,把四个伴读都给唬了一跳,倒是两位师祖完全无视我全身除了一双眼睛是白的,其他都是黑的肌肤,捉了我进书房,开始给我讲兵法。
要说兵法吧,父皇和娘亲都曾经给我讲过,然而进了一次军营出来,亲身经历过战斗的残酷还有血腥,这一次两位师祖给我讲兵法,我听得分外的明白。为将为帅,那都是靠磨练出来的,而作为一个未来的皇帝,我没有兄弟相争,也没有外戚作乱,父皇娘亲能想到锻炼我的方法,就只有军营了。
就这样,我每次随队出征,回来都是听着两位师祖给我说兵法,讲谋略,中间也夹杂着父皇和娘亲的来信,既教我帝王心术,也教我驭臣之道。我从一个小小的士兵,一步一步爬上了大将军的位子,这其中,在我十六岁那一年,孟果之名,名扬天下,我成为了继镇国公萧擎苍,安国公童颜之后的又一位为天下称颂的将帅之才。
父皇和娘亲写信给我,他们说,我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该回京,跟他们真正学着如何处理朝政。独一城的学习,历经六年,总算是完成了。回京那一天,如同当年我离京时,父皇和娘亲站在城门之外等着我,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不仅有父皇娘亲,还有满朝的文武百官。
我站在父皇和娘亲的面前,此时的我已经比娘亲高,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