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造梦机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九章 黄金年代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绯闻少女》并非是新成立的升阳映画本季度唯一的制作计划。事实上,就在乔什-施瓦茨为自己的新剧做着前期准备的同时,约翰尼也在寻求另外一些能够让升阳映画迅速成长的机会。

    马修-维纳(Matthew_Weiner)坐在这张看起来至少价值数百美元,奢华到有些惊人的棕褐色天鹅绒餐椅上,静静地看着窗外的哥谭镇,神情并不似周围的食客那样轻松愉快。

    置身于纽约半岛酒店这间供应现代美国菜式的五星级餐厅Fives里的所有顾客都能轻松地看到两个街区外第五大道上阿玛尼、香奈儿和古奇金光熠熠的徽标,三个街区外剧院区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_of_Modern_Arts)悬挂的巨幅海报,甚至是四个街区开外占地八百二十三英亩的绿色王国——中央公园。任何对城市之美稍有向往的人都会轻而易举地沉浸在这幅不断变换的活动画卷中,正如负责半岛酒店整体构建的设计大师比尔-鲁尼(Bill_Rooney)预料的那样,餐厅里许多食客的午餐都悄然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鉴赏沙龙。

    但遗憾的是,窗边的马修-维纳却无法融入这优雅写意的气氛。毕竟对于他来说,今天的这个午餐并不是繁忙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消遣,而是一场捍卫自己即将胎死腹中的剧本创意,以及正在走向悬崖的职业生涯的艰苦战役。

    马修-维纳1965年出生在马里兰州首府巴尔的摩市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里。他的父亲是USC柯克医学院(Keck_School_of_Medicine)神经学系的主任,母亲顺利地从法学院毕业并拿到了律师资格证书,但却从来也没有为任何一家律师事务所服务过——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让他的母亲没有了外出工作的需要。就像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主妇一样,马修的母亲醉心于绘画、文学和歌剧等高雅艺术。而从小与母亲一起长大的马修也渐渐成为了一个艺术狂热分子。因此,1982年,马修-维纳放弃了USC以及UCLA等洛城名校的邀请,转而选择飞往东海岸,在康涅狄格州最富盛名的文理学院之一卫斯里安大学(Wesleyan_University)里度过了四年时光,并成功拿到了文学、哲学与历史的学士学位。

    在八十年代中期那个美国顺利度过石油危机、冷战结果逾趋明朗、整个自由世界的经济都在大踏步前进的大环境下,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也正在经历大萧条以来最激动人心的繁荣时期。1980年拿到2.9亿美元票房的《星球大战:帝国的反击》(Star_Wars_Episode_IV:Empire_Strikes_Back)、1981年以2.45亿美元问鼎年度票房榜冠军的《夺宝奇兵》(Raider_of_the_Lost_Ark)、1982年蜚声世界,创下一系列票房纪录。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攫取4.35亿美元的《E.T.》、1983年那部让乔治-卢卡斯功成名就,赚得3.09亿美元的《星球大战:绝地归来》(Star_Wars_Episode_V:Return_of_the_Jedi),以及之后一系列突破一亿五千万美元票房大关的电影——《印第安纳-琼斯和魔宫传奇》(Indiana_Jones_and_the_Temple_of_Doom)、《捉鬼特工队》(Ghostbusters)、《贝弗利山警察》(Beverly_Hills_Cop)还有《回到未来》(Back_to_the_Future),都让马修对电影这门时髦的光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卫斯里安大学毕业之后。马修并没有选择留校担任助教或者继续在哲学领域深造,而是选择了一条在他的教授看来有些离经叛道的路子。1986年,马修-维纳收拾好行囊,带着满腔的热血与年轻人的梦想回到了洛杉矶,走进了南加州大学那个当时仍被称为电视电影学院(School_of_Cinema_and_Television)的大门。开始了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与电影相伴的旅程。

    1988年,马修-维纳顺利完成了研究生的课程,带着MFA【注1】的学位证书从洛杉矶驱车北上。抵达了那个被称作好莱坞的世界电影之都。那时,颇有文学天赋的他给自己订下的目标是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成为一些影视作品的编剧,并以此为跳板。最终通过一部由自己创作的作品一举成名,跻身好莱坞顶尖制作人的行列。

    不幸的是,马修的好莱坞之梦虽然缤纷绚丽,但现实的残酷与冷漠却让这份色彩迅速黯淡了下来。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马修-维纳没能找到一份编剧工作,他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机会便是为剧本部门(Story_Department)的编剧们做一些抄写和分发稿子的枯燥工作。毕竟在好莱坞这个人才济济,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里,很少有人会选择信任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没有半点实际工作经验的菜鸟(Rookie)。但马修-维纳没有选择放弃,长年的被忽视、被遗忘并没有摧垮他的心志,相反地,这样的艰难经历甚至还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坚强。与此同时,逐渐开始真正了解好莱坞的马修对电影工业的着迷程度在一点点地加深,想要成功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他开始有意识地向与自己一起工作的编剧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不遗余力地扩展着自己在好莱坞的关系网络,耐心等待着那份属于自己的机会到来。

    1996年,马修-维纳终于迎来了事业突破的机会——他找到了一个为福克斯最新的情景喜剧《派对女孩》(Party_Girl)编写剧本的工作。虽然马修不喜欢给这种无聊的情景喜剧写那些更加无聊的笑话。而这部粗制滥造、卖点并不突出《派对女孩》也在播出仅仅四集之后便被福克斯砍掉,但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马修依然十分庆幸。在结束这份短暂的工作之后,终于拥有了编剧工作经历的马修先后签下了几份颇具分量的合约——一份是为ABC1995年的情景喜剧《赤裸真相》(The_Naked_Truth)撰写剧本的编剧工作,一份则是福克斯2002年的另一部情景喜剧《安迪-瑞切特控制宇宙》(Andy_Richter_Controls_the_Universe)的制作人工作。接连两部无线电视网剧集的邀约让马修-维纳的事业开始稳步发展,如果一直坚持在这条道路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