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着头不说话的金塔-拉皮娜,“你想跟我说什么?”
“我只是,我只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金塔吸了吸鼻子,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杰西卡。她弯下腰,紧紧地把自己的经纪人拥进了怀里。
“我……你得知道,我不是每天都能挣到五十万美元的……”
杰西卡能够感觉到肩头这个柔弱的女孩正在轻声抽泣。她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金塔的脊背,嘴角勾起了一丝温暖的微笑。
不作恶是自己接手SMM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
现在看来,SMM做得似乎比不作恶还要更多一些。
————————————————————————————————————
就在杰西卡-陈与她的SMM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夏时装周季的同时,约翰尼、艾利西亚和施瓦茨娱乐的律师代理人凯瑟琳-姜正在为几天之后与NBC环球的正式谈判,以及公司成立之后的具体建设做着规划。约翰尼知道经营一家企业有多么困难,但他却并不为此而感到慌张,毕竟他曾经从零开始成立了一家音乐公司,并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它打造成了一股唱片工业里不可小觑的新兴力量,约翰尼有自信把金星音乐的奇迹在电影工业里再重复一次。
但当约翰尼从洛杉矶归来,开始真正坐在办公室里着手研究好莱坞时。他才明白自己现在正面对着一个多么棘手的困难处境。
影视行业的架构可以被分为三部分——制作方、发行方与播映方。制作方负责完成影视作品、发行方负责这些作品的授权与各媒介发行情况的管理工作、播映方则负责影视作品在剧院、零售商、无线电视网、收费电视台、航班、邮轮、军队以及国际市场等不同地区与场合的传播工作。
在电影工业萌芽的初期,托马斯-爱迪生(Thomas_Edison),这个电影放映机(Kinetoscope)与电影摄影机(Kinetograph)的发明者,掌握着制作和播映电影的全部专利。1908年。为了驱逐所有的竞争者,完全控制美国的电影行业,爱迪生与几家播映方与制作方合作,成立了电影专利公司(Motion_Picture_Patents_Company),当然,我们也可以叫它‘爱迪生托拉斯’(Edison_Trust)。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数年时间里,爱迪生托拉斯就像是笼罩在电影制作者头顶的乌云一样,用消极的垄断经营方式阻碍着电影工业的发展。爱迪生托拉斯从不向任何第三方制作者出售器材,相反地,它只用高到离谱的利率向制作公司短期租借摄制器材并出售电影制作许可证。在那个遥远的黄金年代里。电影专利公司权势滔天,他们甚至能够逼迫伊斯曼-柯达公司烧掉那些未经他们许可便擅自拍摄出的电影胶片。
为了对抗爱迪生托拉斯,独立制作人们开始从海外购买摄制器材与制作完成的电影,并逐渐把他们的制作机构从东海岸转移到了西海岸。那时,加利福尼亚州还是一个爱迪生托拉斯无法触及的地方,在那里,制作公司们还发现了一些其他意想不到的好处——低廉的劳工与设施成本、宽阔的拍摄基地和终年阳光普照的好天气,都让他们制作电影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因此,他们选择留在这里,并把南加州地区当成了电影工业新的中心。
终于。进步主义时代的领袖人物,高票当选美国第二十七任总统的新泽西州州长,民主党人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_Woodrow_Wilson)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他的政府以非正当垄断(Illegal_Monopoly)的罪名起诉电影专利公司,并最终于1915年由联邦法院裁定罪名成立。爱迪生托拉斯不得不解体,被拆分为了数家羸弱的小公司。随着爱迪生托拉斯的解体。好莱坞的“造星制度”(Star_System)开始不断发展,公关与宣传能力逐渐成熟的电影工作室开始推出一个又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电影明星——领衔出演《一个国家的诞生》、《不可饶恕》以及《凋零的花朵》(Broken_Blossom)等数部世纪佳作的莉莉安-吉许(Lillian_Gish),以拉丁情人的形象蜚声影坛,被无数人视为美国流行历史上第一代超级偶像的鲁道夫-瓦伦蒂诺(Rudolph_Valentino)。以及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Charlie_Chaplin)。都是这个伟大时代最耀眼的产物。在二十年代末期,经过无数次垂直整合,电影工业的组织结构已经初见雏形。五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RKO、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和福克斯电影集团把持着整个行业超过85%的市场份额,这个牢固的架构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逐渐打破。
随着声光技术的发明与完善,观影逐渐成为了人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好莱坞也因此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繁华富裕的城市之一。美国的电影工业是如此强大而无可匹敌,甚至连1929年那场席卷世界的大萧条都无法击败它,反而还催生了一大批像《乱世佳人》(Gone_With_the_Wind)那样被永久镌刻在电影艺术殿堂里的传奇作品。
但事实证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1948年。电视机的发明永久性地改变了电影行业,这个不起眼的小方盒子让人们第一次待在家里就能够看到娱乐节目。在五十年代末期,全球的电视机销量突破了一亿台,而每周前往电影院观影的观众人数则在迅速下滑。1929年。全美每周有至少一亿人选择外出观影,到了六十年代,电影院每周便仅仅只能卖出不到两千万张电影票了。市场规模开始缩小,一部分制作公司选择投身电视剧制作行业,好莱坞每年产出的电影数量也在逐渐降低,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为了争夺观众,另一部分制作公司选择投入更多的金钱,拍出了许多人们在电视机上无法看到的大制作——1954年的《海底两万里》(20,000_Leagues_Under_the_Sea)、1955年的《战争与和平》(War_and_Peace)、1956年的《环游世界八十天》(Around_the_World_in_80_Days)。这些充满奇思妙想、技术极端先进的影片重新定义了电影。人们逐渐将电影视为完成人类梦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