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各方子嗣暴增,三兄弟挤在一起是实在住不下了。三个老兄弟在太祖爷的思想上有所伸展,考虑后决议三房分居,各自为政。
三位太爷爷界定基调,着手建房,除了老宅基,另外建房二处。原有正中心地带宅院就归了大房,因为大房爷爷是当然家长族长,房舍自然大些,方便二房三房年节回家居住祭祀。
二房居前村,三房居后村,外人称为童家坳上村,童家坳下村,中间大房居多则叫童家坝子。
后来陆续有人前来投奔依附,老三房开枝散叶,三支人脉人丁繁衍,也就不但的修建房屋,早先分隔开的上中下老三房子弟便连成一片,如今童家坳成了童家镇了。镇中心就是童家大门,童家大门几乎家家有铺面,左不过是油盐酱醋茶衣,日常所用。童家坳人不出童家坳也可以解决衣食住行,不过人口倒底有限,只是小本买卖。做大生意则要像怀瑜家里一样去二十里外的宜城。
三老太爷叫童赞,正是怀瑜嫡亲太爷爷。童赞也传下三子,童致熙,童致智,童致睿。
童致睿就是怀瑜亲爷爷,乃是三门幺房。
后来三房再次分家,这栋老房子再次分给三房,亦即怀瑜爷爷。
怀瑜爷爷童致睿也传三子:童如虎,童如龙,童如山,还有一女名曰童如秀!
三房童如山,正是怀瑜的父亲,乃是三门幺房幺房,属于老幺房了。
说起怀瑜父亲童如山也甚倒霉孩子。
他乃继母所生,跟上头最小哥哥们隔了七岁,比大哥小了十三岁,中间有个姐姐十岁,名唤童秀。
要说一般继母所生的孩子占便宜,童如山却没这个好命。怀瑜奶□一胎难产,产点一尸两命,勉强把孩子生下来,怀瑜父亲童如山三岁不足,怀瑜奶奶就去了。
所说,童如山母子根本就没妨碍过前房子女。却是前房子女憎恨父亲不该续弦,多了一个人分割家产,三个大的无故生端,就要欺负小弟弟。
怀瑜奶奶是美人,童如山肖母生得好,嘴又甜,除了爱读书作画游山逛水,并无不良嗜好,他又少年失母,老爷子难免比两个兄长溺爱些。
怀瑜父亲十六岁那年,老爷子带着这个最宠爱小儿子出门采购药材,不幸染病,差点埋骨异乡,得到一位隐居神医父女精心看顾,方才捡回一命,这个神医就是怀瑜外公白之仕。人称之仕老爷。
当年怀瑜母亲白毓十五岁,正是青葱亮丽的美好岁月,日日跟着父亲伺候童老爷子。跟童如山难免碰面,二人便认识了。
老爷子病好,感怀救命之恩,小儿女也有情意,就此缔结姻缘。
只可惜怀瑜外公白之仕是外来人口,既无田产土地,也无钱无势无权,唯有一身医术,且又不屑于开药局钻营。只在家里开个药摊子,平日喜欢跟几个合拍朋友聚在一起,你出一只鸡,我出一只鸭,买了烧酒,聚在竹林下,或者莲池畔,敲着桌子喝酒作乐,嘴里唱着村调,怡然自乐。
怀瑜爷爷结亲白家也有私心,童家开药局,白之仕号称神医定有秘方,结果,童老爷子死了,童如山也死了。白之仕的秘方也没出世。
当年爷爷死后,父亲病重,那一段日子对于怀瑜来说,可谓人间地狱,苦不堪言。分得家产大半替父亲还了冤枉债。父亲因为内外交困,郁结于心,久病不起。怀瑜随着母亲替父亲整整熬了一年汤药。还债治病,分家所得钱财几乎一次荡尽,只余下族产三百亩,再有一家那不能分红米铺。
父亲孝期苦读,准备科举兴家,东山再起。熟料遇上百年不遇干旱,连童家坳这样水源丰沛之地都干涸了。穷人家卖儿卖女,怀瑜家变卖田产度日。
旱灾过后又是涝灾,头一年烈日炎炎似火烧,寸草不生。翻年就是阴雨绵绵,遍地沼泽。自四月起直至九月,太阳几乎就没出来过几次,有时候出着太阳,大雨倾盆,瓢泼桶倒。
乡野间死人无数,街上乞丐成群。
这一年,正是是爷爷过世第三年,怀瑜父亲因为体弱患上疟疾,这对于怀瑜家无异雪上加霜!
怀瑜母亲一边使人给自己老父送信,一边竭尽全力当尽家财给父亲治疗。等在外云游外公风尘仆仆赶到童家,父亲已经病入膏肓,仙丹难救了。
怀瑜不自觉摸一摸膝下拜垫,父亲童如山死在这座老祖宗发迹之所,死前挣扎着跪在祖父祖母以及父母牌位面前,临死因为担心妻儿无靠,一双大大眼睛瞪得大大的,无论如何也闭不上!
父亲担心很快就成了现实。
怀瑜记得很清楚,父亲入土,家里尚未除白,大伯父大伯母就带着账本子,托着大算盘上了门。一起前来助恶还有惯会捧臭脚的老族长。
记得当时大伯算来算去,怀瑜家所余三百亩土地全部抵押还差三百多银子,而怀瑜家里已经家财荡尽了。
父亲辞世不久,弟弟怀瑾也染上了疟疾,这一次外公在场,挽救了弟弟生命。母亲白毓因此对外公有了心结,以为他不该不留信息神龙无踪,否则爹爹不会殒命。以至后来跟父亲制气,拒绝跟随老父到巫溪生活。
这也是外公心情郁结买醉,失足落水原因之一。
当时怀瑜十分怨怼祖父,明知道大伯二伯如狼似虎,父亲羸弱,为何分家遗言只有那样笼统几句话。
一个偶尔机会,怀瑜知晓了场院房灶膛埋金之秘,不由感慨一声知子莫如父!
爷爷果然生就慧眼,做生意在行,看人也在行。他应是一早知道了两个大儿子并非善类,分家之时不会公平分配,也一早测猜测到了,他们会将旧宅分给三儿子。
所以,童老爷子才会一早在这个废弃的灶膛里埋下三坛金子之后,又写下了那样一封信笺。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