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宅门记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闺学一天(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柒蕴苑外的雪松松垮垮的挂在树上,铺在地面,踩上去的时候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苑外的小路上的积雪早被专司扫雪的丫鬟们扫净了,莹姐儿便特意走在道路两侧有雪的地方,一脚踩下去,踩出一个深深的脚印。莹姐儿走在前面把厚厚的雪踩出一个个深深的脚印,庭萱就跟在后面走在莹姐儿的脚印里。姐妹两个玩的十分高兴,乐在其中。

    豆花儿和喜鹊都吓得够呛,在先生门口就敢这么放肆的玩闹,要是被旁人看到了,不知会怎么笑话这两位主子呢,而且大冷天的若是冻坏了,可不得了。豆花儿最先拿出绝招去劝莹姐儿:“小姐,你快过来吧,别再雪里走了,受了风寒您又该吃药了!”莹姐儿最讨厌喝那些黑乎乎苦涩涩的药汁,豆花儿此招百试百灵。莹姐儿不甘心的回头和庭萱说:“七妹妹,你看豆花儿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的,我都快被她烦死了,我倒是要看看以后谁敢娶这个唠叨的丫头!”

    豆花儿要比莹姐儿大三岁,也是个大姑娘了,她老子娘年前还和她说等过了年就给她找个婆家,等小姐定亲了,自己年龄也大了不能去做陪嫁丫鬟了,她老子娘就去二太太那求个恩典把她放出去嫁人。现在小姐又提起嫁人的事,豆花儿羞的低下头,要不是现在是在外面,她早就跑到无人处躲着了。莹姐儿看豆花儿害羞了,心情大好,也不踩雪了,拉着庭萱走回到青石板路上。

    庭萱看见豆花儿羞答答的样子,就想起了鹦哥和喜鹊,她们比豆花儿还大两岁呢,从前自己也没注意,现在看来两人都已经出落得很漂亮,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了。怪不得那天陈氏问她身边要不要再添些小丫鬟,自己还懵然不知的把鹦哥和喜鹊狠狠的夸了一通,说有她们俩伺候就足够了。起初她只是不想让陈氏在自己身边安插生人,鹦哥和喜鹊都是从德州过来的,陪伴了她多年,和自己是一条心,而且她们在府里也没有什么亲戚,没有牵挂,要是再来几个不知根底的小丫鬟反而让她不放心。可现在仔细想想,陈氏不会是在打她这两个丫鬟的主意吧!这可不成,她们忠心耿耿的跟着自己五年多了,自己不能让陈氏就这么把她们胡乱的配了人!庭萱加快脚步赶回自己的小抱夏,好和奶娘一起商量商量。

    庭萱和莹姐儿在暮春居的门口分了手,就从小路回了和春居。一进角门,庭萱就看见大姨娘面带喜色的从三姨娘的房间里出来,心情好像特别的好,庭萱纳闷的看着大姨娘远去的背影,想着最近几天大姨娘和英姐儿似乎都有些怪怪的。庭萱心里正为鹦哥和喜鹊的事情担心,也没有去细想大姨娘和三姨娘平常很少来往的两个人怎么突然凑到一块去了。

    回到抱夏,鹦哥就给庭萱上了茶水点心,庭萱盯着鹦哥的脸看了半天,看的鹦哥心里直发毛,正想问庭萱在看什么,庭萱就说饿了,让鹦哥去传饭了。又打发喜鹊去把下午要用的刺绣的针线准备好。等她们俩都出去了,庭萱就跑到郑奶娘的身边严肃的说:“奶娘,母亲要给我选新丫鬟了!”

    郑奶娘慈爱的看着她说:“还是太太想的周到,小姐也大了,身边只有我们三个怎么成,总要多添些伺候的人才是!”

    “奶娘,新丫鬟来了,那鹦哥喜鹊该怎么办,她们今年都十六了,母亲是不是要把她们陪人了啊!要是万一配了个好吃懒做,不老实的该怎么办啊?”庭萱直到这个时候才觉得自己势单力薄,被陈氏牢牢的攥在手心里,连想保护自己的丫鬟都做不到。

    郑奶娘欣慰的把庭萱抱在怀里说:“小姐懂事了,心也善,夫人会高兴的。鹦哥和喜鹊能有小姐为她们着想是她们前世修来的福份,定会得个好人家的。”

    庭萱觉得奶娘没理解自己的意思,急切的说:“奶娘,我就算有心为她们想,到最后还是母亲做决定,我又不知道母亲会怎么对她们!又怎么能帮她们呢?”

    郑奶娘看着时而聪敏内敛时而懵懂糊涂的小姐正色道:“小姐,您是这府里的主子,怎么会连自己丫鬟的主都做不了!您要记着,只要您多想想,就没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您凡事都要多想多思,自己心里有个谱,拿个主意才是!我们可都指着您呢!”郑奶娘的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从前的自己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去问别人怎么办,别人告诉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自己从来没想过自己拿主意,也没想过自己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就是因为这样,前世自己才会傻呼呼的被人操控,最后死于非命。只是以前从来没有人告诉她要多想多思这样的话,前世自己的母亲只是和她说要听话,姐姐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便是了,不要问别的,也不要想别的。原来就是这句话害了她一辈子!

    庭萱感激的看了郑奶娘一眼,信心满满的说:“我会想办法的!我会想办法让鹦哥和喜鹊都嫁个好人家的!”

    虽然下定了决心,但庭萱也知道这件事急不得,总要先问问鹦哥和喜鹊的是怎么打算的。庭萱自听了郑奶娘的话后才知道自己要学的要做的还很多,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活得更好。中午庭萱吃了满满一大碗饭,歇了一会儿就去张绣娘那里了。

    原本赵府里小姐的女红都是各房屋里刺绣好的嬷嬷教的,也没有为此专门请过绣娘。但二太太发觉自家女儿的女红实在是拿不出手,虽说一赵家的家世用不着莹姐儿自己做衣服,更用不着她像那些贫民百姓家的姑娘一样做针线来贴补家用,但出嫁时送给婆婆的鞋子总要自己做吧!要是手艺太差,婆家难免会有微词。为此,二太太特意从苏州请来了一位绣技精湛的绣娘来教习女儿。在赵家的妯娌三人之中绣工最好的就数大太太了,芙姐儿也是深得大太太真传,绣活鲜亮,绣技出众。故而大太太从未想过请绣娘一事,可如今看二太太请秀娘来教女儿刺绣,那大房和三房不请倒显得寒酸了,可若每房都请一个又嫌太多。索性大太太就去找了二太太说想让府里的其她姑娘和莹姐儿一起到张绣娘那里学刺绣,也让莹姐儿好有个伴。这样一来每年给张绣娘束脩改由公中来出。

    二太太本是不愿意的,觉得大嫂的算盘打得也太响了,自己费心费力的请了人,最后她一年花个三十几两银子来做好人,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只可惜二太太当年生莹姐儿时不知犯了哪路神仙,以致自己和自己的亲生闺女总是心意不通,而且想法南辕北辙,一般二太太不满意的莹姐儿都十分的赞同。这回仍是如此,莹姐儿对大太太这个主意十分满意,还当着大太太的面央求二太太让姐妹们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