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地位,一旦有不臣之心便会形成割据,尤其是这种远离内地的地区,处理不好便会成为第二个西夏;如果仅仅在此设立镇抚司也不够妥当,因为这类似军事基地的性质,首官是军职而不是民职,也就是治兵之官多,而治民之官少,军事战略意义是放在第一位的,民生和社会发展并不是重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政令和军令不能协调的矛盾会越发突出,不适合发展和进步。
再者,高宠认为应强调蕃汉平等,在敌我划分上应‘只分良匪,不分汉夷,才是久远之规,制贼之本’。为了恢复被破坏的百姓生计,他主张‘为政先求利民’, 要想百姓吃饱喝足,最关键的是让百姓地里的粮食不被豪强和官吏夺走。改革原来的农业赋税管理,理应参照内地的做法,实行按亩征赋。由于战乱不断人口损失巨大,民众流失较多,应该鼓励内地失地百姓移民,可采用当年在西北实施的免交一定的赋税,给予一定的生产资料。
由于周边还有金国和其他游牧民族的虎视,在漠北必须维持足够的军队,但军队的供养不能转嫁给当地百姓。因此,高宠还主张实行屯田,让军队自己生产,养活自己。对屯田所种的粮食,采取照价收购的办法,调动了士兵屯田的积极性。收购所剩下的粮食,官兵可以自由与民众买卖。漠北广阔的天地和士兵充足的人力资本,使得军队生产有着极大的优势,军队不用靠吃皇粮过日子,也减轻了内地民众的负担。
最后,高宠以为应当拨出专款兴建义学,让各族百姓读书识字,易风归化,传播中原儒家文化,知晓礼义廉耻。并在科举中等同河东等地设置专场,降低考试标准,优先录取漠北地区的士子,逐步使其归心,达到巩固边疆,长治久安的目的……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