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昨晚下了场小雨,24号早上的空气清新了许多,太阳也觉得没那么烈了。牛首山不是很高,更没有五岳中任何一岳的特点;只是山上植被茂盛,给人以灵气的感觉。牛首山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10公里处,江宁境内,主峰海拔243米,与翠屏山、祖堂山、韩府山等相接。该山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因其突出的双峰相对恰似牛头上的一对角而得名。长篇小说《说岳全传》中《大战牛头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130年,岳飞在牛首山大败金兵,收复建康府,牛首山从此闻名遐迩。现存古塔、南唐二陵、郑和墓、摩崖石刻、岳飞抗金故垒、观音洞、观音阁等古迹,山上还有“天池”。现在被开发为牛首山森林公园。老南京们都喜欢“春游牛首”。
9:30分,文翔一行十个人,开了两辆小汽车来到了牛首山的山脚下。昨晚的宴会来了38人,文翔的酒量本来就不大。如果不是伯父替他拦下很多敬酒者,大哥等人的劝酒一定会让文翔喝醉。下车后人们抬起烧乳猪等物品步行上山。文翔手里提着两瓶酒,礼成在他旁边一边走一边为他介绍山里的情况:“这座山是南京的屏障,十几年前附近的村民还上山割草烧火,那时树木稀疏,草也不高。自从大家用上了石油气后就没人上山来砍柴,你看,路都差点被草木淹没了。”
走了1个多小时,在距离山顶不远的一处非常陡峭的斜坡,礼成说到了。这处斜坡在南面,文翔估计有200米高。
山下的风光尽收眼底。只见远处田畴交错,民居在树木下掩映。左边是山顶,右边是刚走过的一个山峰,远眺前方,有一条小河横在面前,后边则有一巨大的怪石,整个格局就像一个座北向南的椅子。半圆形的墓穴前立着一块80公分高的石碑,中间刻着“先祖让公之墓”6个字,左边下方刻着“民国34年众子孙重修”。在墓碑的前面右方,距离斜坡半米处,立着20公分高的方形石条,估计周长有60公分。这显然是一折断了的石条,上面不平的断口清晰可见。
礼成介绍说:“先祖的墓在抗战时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我们回到南京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墓,所以就在原址重修了这座墓。你看,左右两边的两个山峰就像青龙白虎一样守护着墓,后面有坚实的靠山。整个格局就像先祖在金銮宝殿坐北向南一样,真是好风水。”礼成用手擦了擦脸上的汗,指着那方断石说:“你看那半截石条,它原来是左右一对的旗杆,估计至少有4米高。顶上原来各有一只大奇鼠,也就是袋鼠。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六岁时,那年清明节父亲带我来拜祀先祖,我对两只大奇鼠的好奇。等我第二次来时,已是1945年年底了,当时连墓都找不到。后面听人说,当年国民党军曾在此与日军打了三天三夜;后来日军在山上驻军,战争后期美国飞机曾几次大机群空袭该山头,估计被炸烂了。”
“如果有这两只袋鼠,我就可以写一篇论文来论证,中国人在明朝时已经发现了澳大利亚。机缘的东西真是可遇而不可求。”谁都可以听出文翔的叹息。
拜祀完文帝后,人们就原路返回山脚。文翔突然问礼成:“伯父,哪里有厕所?”
礼成用手指着左边:“你从那里拐弯后就会看见不远处有个厕所。”
文翔沿着礼成所指的方向快步走了过去,拐弯后果然看见远处的田地里孤零零的有个小房子。他小心的走在田埂的小路上,一块石条架在前面的小堑上。文翔急忙走过石条,冲进了厕所。
当文翔轻松的走出厕所时,他抬头张望,才发现已经转到了先祖斜坡的方向。当他低着头走在石条上时,他注意到石条上有字;出于好奇,他弯下腰用手把这几个字擦干净,发现是4个繁体字“让銮谢鼠”。
让銮不是文帝后来改的名吗?疑惑的文翔又注意到,这条方石跟先祖墓前的半截石条无论大小,材质几乎一样。文翔在石条的尽头扒开盖在上面的浮土,发现了半截带着长尾巴的动物雕像;尽管只有大半截,但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是袋鼠。联想起礼成所说的话,文翔突然惊觉:这石条一定是文帝墓前的其中一旗杆。他连忙在附近仔细的搜索了一遍,没有发现另外小半截的石雕。
文翔马上给礼成打电话,告诉他,自己有重大发现,让他们马上过来。当礼成他们急忙来了以后,文翔把“让銮谢鼠”4个字指给他看,“伯父,你小时候在先祖墓前所见的石柱还有没有印象?是不是这样的?”
“应该是,”礼成很肯定的回答。“但为什么会在这里做了桥?”
“很简单,”文翔指着先祖墓前的斜坡自信的说,“在当年的战斗中,石柱被炮弹打中后就炸飞了,它顺着斜坡滚到山下,后面有人就把它抬来这里做桥。大家分散开来,并排一路走过去,仔细看,看看能否找到其他的石雕或者石条。”
大家就散开了,来回仔细找了两次都没有找到其余部分。礼成提议:“这样吧,我们找到村长,先把这石条立回先祖的墓前,以后再慢慢找其他的石雕。”
当他们找到村长,说明情况后,村长爽快的答应,只要他们用木头架好桥就可以了。礼成指挥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请人抬石柱,有的去买木料,忙活了一天,终于把石柱立回在墓前。
临走时,文翔对村长说,希望他能告诉所有的村民,以后在耕种中如果发现其他的石雕,请通知礼成。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