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翠和方琳吃完早饭把碗筷洗完后,母女俩反锁了家门朝楼梯下走去,母亲穿着一件黑花色中长羽绒服,背着粉红色的坤包,女儿穿着鹅黄色的短羽绒服,背着黑色的书包,走到楼下摆放自行车处,女儿推着自行车与母亲走到人行道上分手时,母亲深情厚谊地叮嘱女儿:天气寒冷,雾大,骑车一定要选择非机动车道,不要走机动车道,注意慢、稳、留心,切实将交通安全放在首位哟。
方琳眼睛里含着多种情分,用铿锵有力地语气,深情地与母亲挥手笑道:妈妈,爸爸用生命换来的沉痛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我们要留着生命为父亲申冤,只要骑车行驶在路上,我的脑门四周都长着眼睛。您走路也得尽量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驳马线,别闯红灯,把交通安全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
杨秀翠看到女儿的脸蛋就像即将绽放的牡丹花,靓得迷人,说话如情如理,还懂得交通规则,真是无比欣慰,她挥手与女儿道别,内心还是沉甸甸的,看到别人的子女都有父母的关照,女儿只有自己一个人叮嘱,把这种爱压在心里,严肃地吩咐她:好了,上学去吧,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我的手机不会关机,随时都带在身边,一定要记住我的话,不要只顾读书不顾身体,如果我发现你有一餐没有吃就会收拾你。
母亲看到方琳自信地点头后骑着自行车迎着寒风慢慢地行驶在人行道上,仿佛目睹她在自然寒风中茁壮成长,深信她会在在特殊环境下成长,心里一直放心不下是她复仇的心。
杨秀翠直截了当地回答他:我已经吃了,你要吃自己去吃吧。
章老板关切地询问:我昨天路过‘天歌服饰’,看到一些陌生人在门市上便前去问,有人把这间门市一起租赁了,你把门市转了出去准备干啥,你只会缝纫手艺,除了自己做生意未必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杨秀翠感叹道:我不想开门市了,搞这样的小生意既要进货,又要全套活路都做,太累又赚不了几个钱,有位老板就在后面原来的麻纺厂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我到厂里去打工省心些。
章老板以为是有人比他手脚快,抢走了她的心,一直想挽回她的心,阻挠她去给别人打工,沮丧地叹惜: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人千方百计赶潮流南下去打工,现在时尚的是别人打工学了技术,有了一点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回来当老板,现在的人习惯说了一句话,宁愿当一分钱的老板,不愿意当赚一千元一个月的打工仔,没想到的是你越来越走回头路,表面上把自己标榜得道貌岸然,原来还是经不起有钱人的诱惑,你是进厂打工还是当老板娘哦?
杨秀翠听出了他话中有话,认为自己是看中人家的钱财,当二奶或是另有企图,羞涩地反驳他:老章,你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我的好孬与你无关,绝不允许任何人冤枉和诋毁我的人品,我搞这个‘天歌服饰’没给人借钱,每一分钱都是干净没有污垢的,这个老板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他想帮助我家彻底改变困境,保障我女儿读书不缺学费才投资办的这家服装厂,只借用‘天歌’这个名字,安排我进厂搞管理。
章老板仍然想要她拒绝进厂,借此机会控制并得到她,他一边驾驶轿车,一边侃侃而谈地劝阻她:秀翠,你办这个店虽然小,一切都能自己做主,挣一分钱都不会和别人分享,我正在联系冷木匠装修公司给你揽业务,而你反而为别人办厂卖命,一个月得多少钱都由别人摆布,要是这个厂办得红火,你还能得到工资,一旦这个厂办垮了,你怎么办?那时,你可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现在沿海地区服装厂多如牛毛,各种品牌服装厂更是比比皆是,这些服装既有传统的经营方式,还有网络营销途径,我们内地办厂远离国际市场办一个普通的服装加工厂,如何拿订单?每天几十个人要干多少活,到底怎么生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即使在外地拿到订单,除了工人的工资、原材料、税费、电费、房租费,水气费、运输费这些累计需要多少钱,除了成本还有什么落头?你从来没有当个厂长,如何去管理,所有办企业的人几乎都是靠剥削别人的劳动力来维系自己的利益,赚钱老板高兴能多而不少地奖赏你几个钱,要是办亏本了,他都没有钱还管得上你吗?趁你还没有正式进这个厂,我劝你三,他的计划成功了一半,谁知道那个黑面警察的女朋友引领着义工协会的业务挽救她垂死挣扎的业务,一些左邻右舍的居民又纷纷上门照顾业务,只好改变策略,又将原来压在手里的业务带上门去,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他在激烈地进攻,她在严密地防守,两个人之间开展了拉锯战,这层关系就像捂在窗户上的一层纸,眼巴巴地看到杨秀翠离开,心里就像刀子割心脏似的疼痛,无数颗针在刺他的心,他看到一个失去丈夫的她仍然是这样趾高气扬,真是后悔不应该赶这烫混水,此时有些忏悔自己这么急功近利,把这个农村妇女看得太简单,既然她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眼下只有暂时放下这件事,慢慢观察,暗中探听这个天歌服装加工厂的情况,有机会再采取行动,这就是以攻为守,地静制动。
杨秀翠硬着心肠倾吐压的心底的话,心里卟嗵卟嗵加速跳动,她心急火燎地朝厂里奔去,穿过一个巷道,避开章老板的视线,抄近道往厂里走去,回想起自己刚搬进城时,本来自己搬到城里就没有亲友,城里穿梭如织的人和车辆,几乎都是陌生的面孔,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住在城里艰难地凭着天歌服饰终于站稳了脚跟,关键时刻这个一直凭老公关系的朋友还是助了一臂之力,眼下宣布和他断绝关系,完全靠在一个陌生年青人的指挥下,以这个厂为基本生命线而拼搏,刚才章老板的话不断地在耳边回荡,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自己办天歌服饰时还有一点底气,至少收到订单后就算得出有多少收入,利润再薄多少都有收入,也不会空荡荡的,现在一切都很茫然,一点都没有底气,心里忐忑不安。既然答应了冯帅的事,再艰辛也要硬着头皮闯一闯。
杨秀翠怀着错综复杂的心情来到新厂,迎入她眼帘的是各位工友忙碌着朝食堂走去,有的工人朝着她微笑;有的工人持一种怀疑态度注视她;有的点头哈腰地招呼她;有的持沉没的态度;她来到食堂时,裁剪师是一位中年男人,主动热情地上前去招呼她:杨厂长也到伙食团来吃饭啊?
杨秀翠从他们微笑中看到了希望,礼节地回答:不啊,我在家里吃过早饭了。
制板师也是一个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