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自请到佛堂为母守孝,一来确实是伤心母丧,要为母亲尽自己的孝心,二来也是为了贾家来接人时有拒绝的借口,因此听了父亲所言道:“父亲所言,都是为女儿好。可女儿以为,女儿此时却是不便去外祖母家打扰的。”
林如海道:“我儿此话怎讲?”
黛玉道:“女儿已经在佛前许愿,要为母亲在佛堂茹素守孝一年,断没有半途而废之礼。外祖母虽亲,贾府总是外家,况外祖母安在,女儿若去了,也不能为母亲服孝,母亲这一生只留下女儿一个骨血,若女儿都不能为母亲守孝尽礼,岂非枉费了父亲这些年的教导?”黛玉在家守孝,林家上面已经没有老人,头一年黛玉都是身着孝服,但贾家上有贾母健在,又非自家,谁家没死人也不愿意有个穿孝服的住在家里,平添晦气,贾敏虽是贾家的姑奶奶,却是林家人,因此上一世黛玉在贾家不能为母亲守孝,只能穿素淡的衣服,太素还怕对贾母老年人不利。
林如海闻言点头道:“我儿言之有理。”这样的话,黛玉这一年无人教导,任是谁也无法诟病,毕竟百善孝为先,当今又以孝治天下,什么规矩也大不过孝道去。别人说起来,也只能赞黛玉至孝,否则,反要被人攻讦。
于是,父女俩又商量如何给贾府回信。林如海有意教导女儿,就让她单独给贾母写信,禀明不能去贾府的原因,毕竟贾母使人来接是一片拳拳爱护之心,做为晚辈,不好轻易违背。又教她如何给贾母准备礼物以表示感谢妥当。
黛玉一一受教。
第二日,黛玉便亲自给贾母写了封信,又叫来管着府里人情往来的梁青家的。因是守孝,黛玉独自住在佛堂,身边并不要人侍候,只有如意和王氏住在佛堂旁的抱厦里就近照应,雪雁和红绡都留在了黛玉房里。因此梁青家的来时,就看见守门的婆子,甚是冷清,不复往日里贾敏在时的繁华热闹景象,不由心中酸楚。
如意听得人声迎了出来道:“姑娘正在抄经,嫂子且到我屋里等等。”
梁青家的解释道:“本来听见姑娘传唤就要来的,可巧老爷的一个同僚母亲去了,老爷使人回来让准备奠仪,不敢耽搁,就晚了些。姑娘身边就你侍候么?也太冷清些。太太知道了不定多伤心。”
如意亲自为她到了茶,道:“我和王妈妈住在这里,也不过是帮姑娘传个话壮个胆,姑娘毕竟年纪小,虽说是佛堂,百鬼不侵的,可空旷旷的到了晚上也渗得慌。姑娘身边是不要人侍候的,一应事体都是自己动手。姑娘说了,这是守孝,哪里有让人服侍的礼。”
梁青家的点头叹道:“姑娘真是孝顺,太太走的也心安了。我们都是太太身边出来的,说句僭越的话,就是咱们看着姑娘这般孝顺,心里也替太太高兴。”这话却有些拿大了。不过这梁青家的是贾敏除了陪驾丫鬟外的第一批大丫鬟里的,在府内现有的管事媳妇里资格最老,最得贾敏信任,因此如意也不好说什么,只笑了笑,岔开话题。
不一会儿,王氏进来道:“嫂子来了。姑娘刚抄完经,嫂子随我来吧。”
黛玉在小佛堂外的开间见她。
梁青见黛玉一身重孝,越发显得较弱不胜,我见犹怜,只气色倒比贾敏刚去世时好些。待见了礼,黛玉便递给她一张单子道:“外祖母遣人来看望我,我想着预备些回礼使来人带回去,这些东西嫂子看看家里可有,有的话拿来我看看,没有就使人外面买去,务必要精致些。”
梁青家的口中应是,接过来看了看,见都是一些江南的特产和一些精巧的玩意,乃道:“想不到姑娘年纪虽小,却预备的如此周全。只是这些东西虽新奇,怕不够贵重。”
黛玉道:“府里自有父亲安排送外祖母的礼,这些不过是我的一点子心意,难道外祖母还跟我掰算礼物的价钱不成?我一个姑娘家,吃喝都是公中的,就是送个金山银山,也不是我的。”
梁青家的忙笑道:“是我想偏了。这些东西,大多家常都有,只这些琉璃珠编的花球、胶泥垛的风炉,柳枝编的摆件等物家里没有。”
黛玉道:“原是我自己喜欢这些东西精致,想着外祖母家的几个表姐妹和我年纪仿佛,想来也是爱的,送去不拘多少是我的一点子心意。”
梁青家的便出主意道:“既这么着,城东有家杂货店,这些东西既新奇又小巧,花样也多。”
黛玉点头道:“那就麻烦嫂子为我准备了。”
梁青家的满口答应,她是办这种事办老道了的,只半日功夫就带了一箱子东西来回话,黛玉挨个看了,点头道:“嫂子做事一项妥帖。”
梁青家笑道:“姑娘满意就好。”
于是黛玉又添上往日做的几样针线,让如意一样样写了笺子包好,都码在箱子里,将贾家的仆妇叫来,连着给贾母的书信一并交与她们,道:“麻烦各位妈妈嫂子回去在老祖宗面前替我磕头。我在佛前发了愿,要为母亲茹素守孝一年,不能去老祖宗身前尽孝,所有事情我都写在信里,各位呈给老祖宗,这里还有我为老祖宗和各位表姐妹准备的一点子心意,各位妈妈嫂子也一并带去。白白劳动各位跑一趟,这些给各位拿去买杯酒驱驱寒吧。”说着,如意一人给了一个素色荷包。几人忙接过,伸手一摸,便知里面是两个锞子,分量足有二两左右。她们日常所得赏赐最多不过是几十个大钱,哪有不欢喜的,笑嘻嘻地道谢,这一趟出远门虽然辛苦,可林家招待周全,又有双份赏赐可拿,对他们来讲也甚感满意。
林如海也为贾母准备了礼物,不过是金玉之物,又给贾母和贾赦贾政兄弟分别写了书信,交给贾家来人带回去,并厚赏了众人。
这些人虽没接到黛玉,也是喜气盈盈回了荣国府,觉得不虚此行,回去都赞林家姑老爷仁厚,林姑娘宽和怜下。
领头的婆子来到贾母上房回话,奉上黛玉和林如海的亲笔书信和礼物。见没能接回黛玉,邢夫人和王夫人没什么感觉,只贾母甚感失望,但黛玉所说占着孝道大义,只能叹道:“可怜的玉儿,难得她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孝心。”
众人便都拿着黛玉侍母至孝来安慰贾母。
恰凤姐在旁,凑趣道:“要我说,这林妹妹难怪老祖宗疼她,自己这样伤心,还不忘记孝敬老祖宗。”一面说一面取了黛玉送给贾母的两样针线,“瞧瞧,这鲜亮的活计,不是我小见识,宫里绣的东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