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晋求仙道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铸剑之道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要动用成千上万的人,并且还有许多政治因素在内,大约就与现代飞船上天,卫星探月一样,起凝聚人心,威扬国力的作用。而当朝的皇帝和太后政局不稳,明明没有余力也要强行铸剑。

    向轶接着说了许多铸剑的工艺和步骤,具体的开山、采矿、提炼、提纯、淬剑等等,并且介绍了一些古代剑文代和“近代”名剑。

    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铸剑史,早在公元27oo多年前,黄帝与蚩尤的时代便已经有了剑。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铸剑技术之精湛、工艺之华美,可称举世无匹,如干将、莫邪之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到了东汉晚期出现了“百练钢”的技术,将钢铁千百遍烧炼锤打,去除杂质,制成的剑锐利而有弹性,用力弯曲,剑身如勾,放开来铿然有声,又如箭弦一般平直,这种钢剑可以把一般的铜剑、铁剑一削而断。

    一般的武器,在刃口处镶入少量百炼钢,立即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成了一把好剑;一把完全由百炼钢制造的剑已是千金难求,一挥就可把普通剑削断,只有一些名人、名将,或有大军功的人才能佩带;而皇帝令名师铸造的宝剑,加入了许多特殊材料,经过高工艺才铸成,能把百炼钢剑轻易斩断。铸这样的一把宝剑,当然非常不容易,经常要数以万计的匠人,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完工。三国时期便有许多这样的好剑出现,如袁绍铸的思召剑;曹操铸的孟德剑、倚天剑、青虹剑;曹丕铸的飞景剑、流彩剑、华铤剑;刘备铸造的蜀八剑;孙吴铸造的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百里等。

    如今穆帝要铸的,也就是这样的削铁如泥的宝剑。他们现在所在的地点,也正是古代吴、越铸剑的地方,许多名剑便是在这儿附近出炉,或许这儿就是中国最适合铸宝剑的地方。为了特殊的矿石和灵泉,必须在这离前线不远的地方铸剑,不但需要劳工无数,还要强大的军队来保护,确实是耗费钱粮之极。

    周全这时才想起来,小时候有一次去博物馆参观时,见到过一把两三尺长的青铜剑,据说已经在古墓里埋了两千多年,但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交错,神秘而炫丽。

    古代的炼钢技术应该是不如现代的,可是如何能造出同时兼具弹性的硬度的宝剑?削铁如泥也就罢了,还能无论怎么折都不会断,无论折多久都不会变弯。现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其实早在2ooo多年前就以前出现了!古代的宝剑不会生锈,是因为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1o微米的铬盐化合物,这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提取十分不易。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o年先后明并申请了这种专利,而我们的铸剑大师,比他们早两三千年就已经在应用了。

    中华民族智慧而伟大的铸剑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周全学的是机械专业,其中就包括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金属相学等,对材料淬火有着科学的理论和经验,突然灵光一闪,宝剑表面的涂层,肯定与向轶说的灵泉有关。古代的术士和工匠可以找到特殊的脉矿,肯定也能找到含有特殊矿物的矿泉水,再加以一些秘传的淬火技术,效果就出来了。特殊的矿物,可能会散出不同的气体或磁场,铸剑大师便可以从“山川灵气”中找到迹象,并不是什么特别神奇的事。

    “淬剑其实不需要灵泉,而是要水中含的一种看不见的微小物质,其实只要有这种物质,在城里也是可以铸剑的。”

    七人都有些惊异,只有向轶微微点头。周全对千百年前的铸剑技术越想越好奇,到了现代都很难铸出来的宝剑,古代是如何铸出来的,又如何表面处理的?这个无法解开的迷团就在他眼前,并且是他所学专业范畴内的迷团,更令他心痒难当。“各位大哥,我从来没见过铸剑的场面,能不能带我去看看?”

    众人脸色微变,嵇松说:“皇上封山铸剑,不许闲杂人员靠近,只怕多有不便。”

    “我们就在远处看看铸剑的场面,也不是要进入中心观看细节,应该没问题吧?”

    众人还是有犹豫之色,但向轶也来了兴致,“盛况难得,不如去看看吧,我也只是听说过皇家铸剑的情形,还没亲眼看过。”

    周全一脸殷切,又有了向轶的支持,另六人终于同意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