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主驸马育儿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9长大,别扭,红豆粥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温玉睡的沉。醒来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脑子是空白的,全身都和散架了一样。

    身边多了一个到处爬的奶娃娃和一只白狐狸。

    三儿很乖睁着大眼睛咧着嘴“啊——啊——”的叫着温玉,然后趴在床上张开手要他抱。

    温玉废了好大的力气才坐了起来,唯一的感觉就是觉得从腰部开始,下面都是废的。不过一大早看到三儿,心里还是甜甜的,伸手刚要抱抱孩子,三儿就被另一双大手给拎走。

    公主抬头看了看,是驸马。然后一下子前一晚的每个细节都回来了。

    温玉的脸都红透了,虽然装得挺镇定的,看了看言望手里一下下打将军的三儿道:“他吃过东西没?”

    言望就坐在床边,逗着孩子:“刚吃过午饭,找不到你,一直不安生,抱来床上才安稳。”

    “恩……”温玉的嗓子昨晚上喊哑了,现在又干又涩的。“你去忙吧,三儿我来看。”

    言望没走,把言珏抱回摇篮里,端来了温水和吃食。

    公主已经背对着他躲在被子里了。

    “怎么了……哪里不舒服?”言望担心的要去里面挖人。

    “……”温玉也不理他,就往被子里躲。

    言望试了几次,见温玉都不理他,想了想,大概知道温玉是在不好意思。

    “公主难不成准备在里面躲一辈子?”

    温玉不理会他。

    “是谁说的,昨晚是我喝醉了,你喝错了药?”言望笑。

    温玉还是不理他。

    “出来吃东西,不然等珏儿长大了,我就把你干的傻事全部告诉他……”

    温玉有点动静了。

    “或者你出来,我告诉你为什么我对那个药没反应?”

    温玉终于转过身来,露出了有点红的脸。哑哑的:“为什么?”

    “先喝点水”言望把水端给他,温玉乖乖的喝,喝的有点急,呛的直咳嗽。言望摇摇头,把人搂了过来一下下的在背后帮着顺着气。

    “早几年在关外打仗的时候路过一个很小的部落,那时候我的部队阴错阳差的救了部落的酋长,作为谢礼他们给我吃了一种果子,听说吃了那个百毒不侵做不到,但是一般的小把戏都伤不到我……”

    “……”温玉听了心里还是觉得不太爽。于是挣扎着要摆脱,但是被搂的紧紧的。

    驸马在他耳边故意暧昧的说着:“昨晚的红烛一直烧到了天亮……”

    “……”温玉不动,也不咳了。

    “还有你有东西忘了。”

    言望从怀里摸出了样东西,放开人挂在了温玉的脖颈上。

    是昨天夜里洗澡的时候退下来的玉佩。

    温玉抬手摸了摸,还是温热的。

    “你被西皮冬瓜咬过没?”

    “没,他们不敢咬我……嘶……你干嘛……”

    言望正抓着温玉的手臂咬了下去,还挺用力的。

    “你若是不喜欢……就当昨晚是被我咬了一口,要不,给你咬回来?”言望掳开了袖子,把手臂伸到了温玉嘴边。

    温玉明明是笑了起来,被逗乐了:“咬你做什么,能饱肚子吗……”那样子又脑又羞的,很可爱。

    言望忍着笑,很快就端来了热热的东西。

    温玉就看了一眼。好不容易消下去的脸,又红了起来。

    那分明是一碗红豆粥……

    ……

    言珏已经九个月大。

    也不记得是从哪天开始,小家伙开始能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了,爬的速度也飞快,曾经的摇篮再也装不下他这尊小菩萨。

    言望没法子,唤人把温玉的卧室都铺上了厚厚的毛绒毯子,这样言珏在地上到处爬也安全些。毯子铺上了以后,可把三只猫咪给乐坏了。一个个都乐呵呵在屋子里撒欢的跑,偶尔打个架,偶尔调戏下言珏,偶尔把温玉的东西叼的到处都是。

    温玉也乐得清闲,孩子更大了些,每天让他操心的事情也少了很多。小望望和三儿感情最好,一人一狐总是呆在一起,有时候温玉出去一趟找不到孩子,把白狐狸唤出来,孩子也就屁颠屁颠的跟在狐狸身后爬出来了……

    三儿那场大病,温玉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怕就怕孩子命是保住了,但是烧傻了。

    好在三儿还是挺机灵的。能笑能闹,每次叫他的名字,还会对你傻乎乎的笑着,口水流的到处都是,下牙床上第一颗小乳牙也冒了出来……现在咧嘴笑的时候,那一点点的小乳白色特别的招人喜爱。

    转眼到了七月。

    朝廷里动静也挺大。

    皇帝新开的科举,从今年三月开始的乡试放榜已有三个月有余,院试也准备的稳妥。

    司徒祺原本并没有用人慌的意识。于是登基了几年也没想过科举之事。只是这些年,被他处死抄家流放的钦差大臣数目数多的都数不过来。然后他发现蔚一的工作越来越辛苦,问了问,原来是底下一些原本贪污但是还干点事实的官员都被查办了。蔚一也是手下无人。

    于是皇帝有点后悔的没早点想到这些。他挺烦那些无聊的八股文,却是在朝堂上争执了半天,一半觉得可以考虑用举荐制度,也就是由钦差大臣们推举自认为德才兼备的小辈为官上任,速度快也省事。而另一半人争执的说举荐制度容易官官相互,水份太大。

    司徒祺听了朝臣们吵了三天,拍了板,就让那个极力推荐举荐制度的御史大夫秦恭,去主持科举,反正御史大夫平日里就管监察和文书工作,皇帝书房里一半的酸奏章都是出自御史大夫和他门下之手。

    司徒祺不按常理出牌已经习惯了,秦恭只道自己被皇帝摆了一道,还是只能欢欢喜喜的揽过工作披星戴月的去张罗文科科举。

    而武科的科举一直交给言望来主持,却是院试的筹备都准备妥当,太尉卫忠贤在家中服孝丧三年期满,归朝。全面接手了言望的工作。

    这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朝中位列三公。 丞相管正职,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文职和监察,是除了皇帝外最有权利的人。却是一直以来这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的情势一直都没有形成。

    丞相蔚一虽然重权在握,却一直都是处事低调谨慎的人,朝堂上很少见到他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